> 教育经验 > 京剧点绛唇的作者

京剧点绛唇的作者

京剧点绛唇的作者

冯延巳

将“点绛唇”作为曲调词牌,始见于五代词人冯延巳,收录在他的《阳春集》里。根据史料记载,点绛唇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而得名,《词谱》以冯延巳词为正体。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词律》认为,上阕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声,“作平则不起调”,但亦有作平起调者。《点绛唇》又有《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异名。词牌来源:明·杨慎《升庵词品》:“《点绛唇》取梁江淹诗‘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以为名。”《词谱》以冯延巳词为正体。始见于南唐·冯延巳《阳春集》。 元《太平乐府》注:仙吕宫。高拭词注:黄钟宫。《正音谱》注:仙吕调。宋王禹偁词,名《点樱桃》;王十朋词,名《十八香》;张辑词有“邀月过南浦”句,名《南浦月》;又有“遥隔沙头雨”句,名《沙头雨》;韩淲词有“更约寻瑶草”句,名《寻瑶草》。在京剧中,《点绛唇》又通称为“点将”,用于元帅升帐、江湖豪客的排山等,其作用是为了表现场面的宏大和增强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