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西安子午路的特别意义是什么

西安子午路的特别意义是什么

西安子午路的特别意义是什么

清末民国时将此街南段称作子午路,子午是直南直北之意,指长安直对南山的大路。现在还有人将南段叫子午路。

子午,即南北。古人以“子”为正北,以“午”为正南。

因此,连接南北两极的经线,也叫子午线。

据《战国策》鲍彪的注解记载:

“长安有子午谷,北山是子,南山是午。”

这子午谷就在长安西南的秦岭山中。公元5年,王莽通子午道。

子午道既是子午谷中的峡谷要道,又是一条南北走向、从长安通往川地的唯一通道。

《三国志》中,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大将魏延曾提出子午谷之计:

“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

魏延的意思是:咱们应该效仿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老子亲自率领五千精兵走子午路,穿过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爷,您带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咱们两军走不一样的两条路,会师于潼关。

“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

但是,谨慎的诸葛亮认为子午谷地势险恶、气候多变,此计太过冒险,最终拒绝。

这就是著名的“子午谷奇谋”,直到今天,仍有人认为诸葛亮过于谨慎,不用魏延的计谋简直是大大地失策,错过了绝好时机,否则历史就要被改写了!

历史无法假设。不过呢,后来曹魏大将曹真伐蜀时,就反向采用了此计,取子午谷、斜谷等道向南进军,但却在途中遇上阴雨连绵,栈道断绝,曹真用了一个月才走了一半路程,最终被迫撤退。

后来东晋的桓温北伐前秦,也想借用此计,偷渡子午谷,结果还没出谷,就中了秦军的埋伏。

都说英雄所见略同,为啥这么些大将都看上了这条路,却没人成功?“子午谷奇谋”被足足讨论了将近两千年,不能不说是一大千古之谜啊!

子午古道是秦岭的六条古道中,唯一“一直被偷渡,从未能成功”的路。所以有“秦岭六道,子午为王”一说。

斗转星移,时间到了唐朝。

据史料记载,公元742年,唐玄宗颁布了那道为杨贵妃运荔枝的圣旨。

根据皇帝旨意,在涪州(今重庆涪陵,对,就是出榨菜那地儿)建造优质荔枝园,修整涪州到西安的道路,在整条路上设置专驿,建起来一条全程1000多公里、专供荔枝运输的驿道。

于是,难以通行的子午古道被修整成了一条“唐朝高速路”!

有多高速呢?

答案是:在当时从重庆至西安,只需7天。这在古代简直就是神速!

《大唐久典》记载:唐代动用上万人力,驿道每隔20里设置1个驿站,然后把采摘下来的荔枝经过土法保鲜后装笼上马(比如将荔枝带叶密封在竹筒中)。采用接力的方式快速传送,换人换马不换物。每隔二十里换一个人,六十里换一匹马,日夜兼程,保证在七天七夜的时间内把鲜荔枝送到长安。

以致于子午路在唐代有了“荔枝古道”之称。

不过,这个速度可是劳动人民用命赶出来的。为了那笼鲜荔枝,常常\"人马毙于路者\"。

直到现在,秦岭大山中还能见到许多当年运荔枝的遗存,比如拦马墙、饮马槽、关墙、营盘等。石板铺就的道路,早已被打磨得斑驳嶙峋,满是历史的厚重与沧凉。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今天的子午路呢?

直到今天,西安南北向中轴路朱雀大街的最南一段,仍然被人叫作子午路。不过据说在地图上已经找不到了,只能在公交站牌附近的店家招牌上看到。

此外,现在西安还有一条正经的“子午大道”。

虽然已经不是子午古道,不过,这个充满古意、见证过无数沧桑的名字勉强也算是传承下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