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魂是什么意思
文房四宝,唯有笔是灵动有魂的。
“下笔如有神”,说明笔是有灵性的。龙飞凤舞,也是笔魂在萦绕飘逸。
喜欢研墨后挥毫的感觉。落笔处,把所有的情感倾注,或刚劲有力,或飘逸轻盈,写照着运笔人的百态性情。于是便有了“书法字法,本寸笔,成于墨”。
笔墨相依,排除了其他类的笔,如铅笔、钢笔、中性笔。唯有中国风的毛笔,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笔。这样的笔,才配得上笔魂,才会散发出特有的笔香。
欧洲中世纪,用羽毛笔在羊皮纸上书写。那种笔写出来的字,显得生硬,缺少轻重缓急的万般变化。与毛笔相比,少了灵动,也就少了笔魂。
用笔,必有制笔人。隋唐时的毛笔,笔头短而硬,以安徽宣城的笔风行天下。相传宣州陈氏之笔,用料讲究,制法特别,寓匠心之魂于笔中,极为当时书法家所喜爱。书圣王羲之曾亲手写过《求笔帖》向陈氏之祖求笔,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也数次向陈氏求笔。
唐初时的笔,以兔毫为主,笔锋短,刚硬,或许少魂,故蓄墨少而易干枯。唐中后期,就有锋长精柔的笔出世。长锋笔的出现,被众多书法家和用笔人追捧,带来纵横洒脱的新书风。
宋笔趋向软熟,虚锋,散毫。书法家苏轼曾称当时无心散卓笔,“惟诸葛高能之,他人学者皆得其形似而无其法,反不如常笔,如入学杜甫诗,得其粗俗而已”。笔之魂跃然于纸上字里。
清人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写道:“都城耆老,善制笔。管用竹杆,毫用鼬鼠,精锐宜书。吴兴赵子昂,淇上王仲谋,上党宋齐彦皆与之善。尚方有所需,非进中笔不用,进中每月执笔入宫,必蒙赐酒食。”足以见得,笔之功用,早已超出单纯书写的意义,演绎成文人骚客的灵魂写真。
唐时的李商隐,曾写下“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柔弱的笔,也可以号令千军,决胜于千里之外。
宋时词人吴文英,曾写下“紫燕雏飞帘额静,金鳞影转池心阔。有花香、竹色赋闲情,供吟笔”。抬头见雏燕学飞,低头视池鱼嬉水,满园花香,翠竹倩影,欣然命笔写下了这首《满江红》,笔韵飘散。
与笔相关的成语,更是甚多。最著名的当是“妙笔生花”。到底是诗仙,连梦中都在游历海上仙山,还有那支巨大毛笔耸出云海。李白云游到黄山,见黄山有一巨石高耸,犹如梦中仙笔,不觉失声大叫:“以前我梦中所见的生花巨笔,原来就在这里。”
唐时的冯贽,在《云仙杂记》中记叙:“王勃所至,请讬为文,金帛丰积,人谓心织笔耕。”可见,以笔为生,自古有之。犹如现代作家,以字示人,也乐在其中。
只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