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漫字的由来

漫字的由来

漫字的由来

字源由来

“漫”,会意字,表示水过满往外溢,本义是水漫外流。“漫”的字源演变图如下:

漫的字源演变图

详细释义

拼音

màn

动词

水过满向外流

overflow

漫溢、漫口

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宋之问《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

充满;遍,周遍

fill the air;spread all over;all over the place

漫天彻地、漫山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清·姚鼐《登泰山记》

用泥糊

paste

漫墙、漫抹

separate

你这不去,惹的大的们恼了,这才“漫墙撩胳膊,丢开手”了。——《醒世姻缘传》

污;玷污

blamish;snear

又欲以其辱行漫我。——《庄子·让王》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莫半切,音缦。大水也。一曰水浸淫败物。【扬子·方言】溼敝爲漫。

又水名。【后汉·郡国志】成臯有漫水。

又㵎名。【水经注】橐水,出橐山,北流出谷,谓之漫㵎。

又漫漫,长远貌。【左思·吴都赋】廓广庭之漫漫。

又云色也。【尚书·大传】卿云烂兮,礼漫漫兮。

又徧也。【公羊传·宣三年】郊牛死,不言其所食,漫也。【注】徧食牛身。

又放也。【前汉·艺文志】漫羡而无所归心。

又汗漫,渺茫貌。【关尹子·九药篇】勿以汗漫曰道之广。

又澶漫,犹纵逸也。【庄子·马蹄篇】澶漫爲乐。

又川原之形。【张衡·西京赋】澶漫靡迤。

又烂漫,分散之形。【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流离烂漫。

又【扬子·方言】汉漫,懑也。朝鲜洌水之闲烦懑谓之汉漫。

又与墁同。涂也。【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

又【集韵】【韵会】【正韵】谟官切,音瞒。水大貌。

又【博雅】漫漫,平也。

又漫漫,路长貌。与曼通。

又【集韵】莫晏切,音谩。与慢同。惰也。亦作僈。

又【韵补】叶民坚切,音眠。【魏文帝·寡妇赋】历夏日兮苦长,涉秋夜兮漫漫。微霜陨兮集庭,燕雀飞兮我前。

又叶眼见切,音面。【扬雄·甘泉赋】仰矫首以高视兮,目瞑眴而无见。正浏滥以弘惝兮,指东西之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