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意思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的意思如下:
粮食和水产食物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能使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没有什么不满的了。
一、解析:
1、谷:粮食的统称。胜:指尽。不可胜食:指吃不完。鱼鳖:指鱼和甲鱼、团鱼。材木:指木材。是:指这样。民:指老百姓。养生:指供养活着的人。丧死:指为死了的人办丧事。憾:指遗憾。
《寡人之于国也 》是《孟子·梁惠王上》上部分中的第三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扩展资料
《寡人之于国也 》的写作背景:
据《史记·魏世家》记载,梁惠王三十五年,“卑礼厚币以招贤者”,于是贤者数人其中就有孟子不远千里来到魏都大梁。二人一见面,梁惠王就想得到“以利吾国”的良策,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为对,指出专言求利的严重危害性和躬行仁义的重要意义。
二人另一次会面是在禽兽嬉游的池沼边上。梁惠王得意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孟子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为对,并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证明了贤者“偕乐”与不贤者“独乐”的不同结果:文王关爱百姓,百姓爱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乐;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乐。
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篇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