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弓的特点
孔门弟子仲弓是一位久被忽略的大儒,通过对上博竹书《仲弓》的分析,可以更加真切地认识仲弓之儒的政治思想与德刑观念。而这与《苟子》中所推尊的子弓正相符合。仲弓之儒应该是苟子一派的学术渊源所自。通过对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的综合考察,孔门弟子仲弓及仲弓之儒的思想特征及学术史地位逐渐凸显出来。
我们通过对传世文献如《论语》《孔子家语》和简帛文献如上博楚竹书《仲弓》等的综合分析考察,可知仲弓是一位被儒学史忽略的大儒,他在先秦儒学史上应该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不仅在孔门之中地位卓绝,而且还开创了仲弓之儒,并影响了后世的苟子一派。
换句话说,在韩非子所谓“八儒”之外,我们还应该格外重视“仲弓之儒”,并重视“仲弓之儒”与“苟氏之儒”的思想学术关联。本文试就此予以申论,希望能够在前贤时彦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探讨,厘清其中几个尚待解决的问题,推进先秦儒学史的研究。
上博简《仲弓》所见仲弓之儒及其思想特征传世文献中关于仲弓这位孔门重要弟子的资料并不多,惟有《论语》《孔子家语》《孔丛子》等书中的几则资料可资探讨。不过,从《论语》中可知,仲弓名列孔门“四科”之德行科,与颜子、闵子骞并称,尤其是孔子曾经赞誉其“雍也可使南面”,这是极高的赞扬之辞,可见,仲弓不仅有德行,且有治世之才。
《家语·刑政》篇和《孔丛子·论刑》篇都记有仲弓与孔子就刑政问题的对话,从中可以了解到仲弓之所关心及其所受孔子之教。
晚近问世的简帛文献有很多关于七十子的资料,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就有一篇有关仲弓的简文。上博简《仲弓》一篇,有自题“中弓”,共存28简,约520字,由于简文残损严重,很多宝贵信息已经无法获知,不过,即以现存简文而言,也足以与《论语》等相比勘,从中一窥仲弓之儒的思想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