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最后对自己的评价是不是圣人
孔子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白话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对弟子把他奉为“圣人”的做法表示反对,说道:“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他不敢自诩为“圣人”,而既高尚又平凡的“君子”倒是可学可做的。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儒学倡导以文化人,文化最深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所以孔子更愿以言行举止来影响弟子们乃至更多的人,所以他不愿做高高在上的圣人,只愿做具有美好品格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