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如竹原文
《论语·子罕第十九》中有一句“君子如竹。”这是孔子对于君子的形象比喻,指出君子应当具备像竹子一样的品质。
原文如下:
子曰:“君子如竹乎?何其竹也!泰然处其不争,如竹之静也。既雨既处,尤美乎俊乎!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我观于成人,其憾事防莫大于葱然而已矣。”
翻译如下:
孔子说:“君子要像竹子一样的品质。何其竹子啊!泰然处之,不会与人争斗,像竹子那么宁静。经过风雨的洗礼,更显得美丽高雅。君子学习就像养竹那样,需要用心去囤积和沉淀,提出问题要善于分辨,处事要宽容,行为要体现仁德。我看见成熟的人,他们的遗憾和遗漏之事,与不加修饰的葱姜之类相差无几。”
这句话表达了君子所应具备的品质,强调了君子不应争斗,而是要泰然处之,保持宁静与高尚的品格。同时指出君子的学习方法和为人处事的态度,要囤积知识模糊问题、宽容待人以及实行仁德行为。这种道德观念在传统文化中被广泛传承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