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韩信的思想是什么

韩信的思想是什么

韩信的思想是什么

我们从《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就可以看出,韩信这种王侯思想贯穿于他的一生。韩信的王侯思想由来已久。

韩信第一次表现出他的王侯思想还是在他很小的时候,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作为一个普通百姓去世之后,虽然“贫无以葬”,却“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那么只有什么人的母亲的坟墓,能配得上用上万人家给她守墓呢,根据传统的礼制。只有当时是王侯之类才能达到这样的规制。由此可见,韩信的王侯思想由来已久。

韩信第二次明确表达他的王侯思想。是在公元前205年,韩信与刘邦的著名的《汉中对》的对话中,韩信建议刘邦要想得到天下,要想广揽人才,就要舍得裂土分封,“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韩信通过对刘邦的建议明确表达了他心中一直热衷的裂土封王的愿望。

韩信第三次表达他的王侯思想是在公元前203年,韩信经历了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事业一帆风顺,尤其是攻下齐国之后,韩信以“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为借口,要求刘邦封其为王。当时刘邦正被围困在荥阳一带,为了稳定的需要,无奈之下,只得默认,封韩信为齐王。

韩信第四次表达他的王侯思想是在公元前202年,刘邦约其会兵攻楚的时候。韩信暗中讨价未果,没有如期出兵,导致刘邦大败于固陵,刘邦依照张良的建议,以分封陈(今河南淮阳)以东至海广大地区为齐王韩信封地为条件,劝说韩信出兵,韩信欣然前往。由此可见,韩信不出兵的原因是对刘邦封其为齐王之后,对封地的不满足造成的。

韩信第五次表达他的王侯思想是在公元前201年之后,韩信由楚王贬为淮阴侯之后,“羞与绛、灌等列”,还感慨到“生乃与哙等为伍!”强烈的表现了对自己由楚王贬为淮阴侯的不满,也充分暴露了他根深蒂固的裂土分封的王侯思想。不过此时,做惯了“王”的韩信,自然不会再将“侯”看着眼里了。虽然秦末做着王侯之梦的不乏其人,除了项羽和立邦之外的其他人,相对于韩信的这种执着来说,都表现的是那么的苍白。这种人生追求伴其一生,既成就了他的王侯之梦,也使他为之丧命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