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黄鹤楼赏析比喻

黄鹤楼赏析比喻

黄鹤楼赏析比喻

黄鹤楼最初为三国时代的东吴于黄武二年(223年)所建,是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千百年来,它吸引了历代众多文人墨客登临赏景,吟诗作赋。唐代崔颢的《黄鹤楼》诗,就是其中的一篇出类拔萃之作。诗中有对黄鹤楼过往典故的追忆,有对眼前景象的具体描述,又有登临后引发的乡愁忧思。虚实结合,意象苍茫,感发遥深。下面逐句解释一下意思。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传说中的人已经乘着黄鹤离去了,这地方只剩下一座黄鹤楼了。这两句诗是用典,说的是仙人乘鹤来黄鹤楼的故事。见之于任昉《述异记》:“荀瓌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云汉,乃驾鹤之宾也。宾主欢对辞去,跨鹤腾空,眇然烟灭。”由此还产生了成语“杳如黄鹤”,常用以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诗人用传奇故事开头,表明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并进一步渲染了它的神秘色彩。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一去就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百年来只有天上的白云还在空空悠悠地飘荡。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从这里放眼四望,)白日照耀下的汉江及汉阳城的树木历历在目,那边就是被繁盛芳草所覆盖的鹦鹉洲了。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看着夕阳西下,我不禁要问我的故乡在哪里呢?在这烟波浩渺的江楼之上一缕乡愁悄然涌上了心头。

后人对此诗评价甚高,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甚至称“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围绕着这首诗还流传着一段轶闻故事,说是李白后来登黄鹤楼,看到崔颢的诗后,很是惆怅:“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记载在辛文房的《唐才子传》中。其实这是误传,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卷十一《搥碎黄鹤楼 》条目下,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句诗作过考证:“李太白过武昌,见崔颢《黄鹤楼》诗,叹服之,遂不复作,去而赋《金陵凤凰台》也。其事本如此。其后禅僧用此事作一偈云:‘一拳搥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傍一游僧亦举前二句而缀之曰:‘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又一僧云:‘酒逢知己,艺压当行。’元是借此事设辞,非太白诗也,流传之久,信以为真。……”传闻虽误,但却流传久远,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崔颢《黄鹤楼》的不同凡响。下面着重说一说“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在诗中是对仙人乘鹤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