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伍子胥报父兄之仇文言文

伍子胥报父兄之仇文言文

伍子胥报父兄之仇文言文

伍子胥是楚人,名员。父亲叫伍奢,哥哥叫伍尚。有先祖叫伍举,曾因直言进谏楚庄王而闻名,所以其后世在楚皆有名气。 楚平王有一太子名建,伍奢为他的老师,费无忌为其少傅,但无忌对太子不忠。

平王派无忌到秦为太子建娶妻,但其见秦女美貌,便怂恿平王自娶而另替太子娶媳妇,平王听之,生儿轸。 无忌既靠秦女受宠于平王,遂离太子至平王身边。但惧太子继位时对其不利,所以诋毁之。

又因太子建其母为蔡国人,不受平王宠,于是更加疏远太子建,甚而令其守城父于边疆。 不久,无忌一天到晚于平王面前说太子建坏话:「太子建因秦女之故而有怨恨,希望国王防备,又自从他到边疆后领军与诸侯交好,似有作乱之虞。

」 楚平王乃招太子老师伍奢查问,伍奢知无忌欲谗毁太子,故回说:「王上为何信小人而疏远骨肉呢?」无忌又谏:「王上如再不制止,怕要被活擒了。」平王一气之下囚禁伍奢,并命城父司马奋扬杀太子。

但奋扬不舍,便先令人密告,使太子建逃往宋国。 无忌这时又谗:「伍奢有两儿,都很贤能,如不杀将成国家大患。」平王便派人要求伍奢令子来,伍奢回:「大儿子尚为人仁慈,一定来;小儿子员为人刚勇,一定不来。

」平王不信,招两子来并要胁:「来,父生;否,父死。」 伍尚欲往,其弟员劝说:「楚王招我俩并非救父,是怕我两成后患,古意副为胁,如国前去,父子三人必死,何不逃亡他国寻求复仇?」伍尚回说;「我亦知此行有去无回,但只父招我,如为求生而不去,但之后无法雪耻,天下毁耻笑之。

」又说:「你可以逃走,因为你有能力报仇,但我将送死。」伍尚被捕后,伍员听闻太子建在宋,故逃亡追随之。 伍奢听闻其子成功,说:「楚国上下将为兵事困扰。」待伍尚到楚都,便与父亲同遭杀害。

伍子胥一行逃至宋国时,恰好遇到华氏之乱,又与太子建逃至郑国。郑人对其友善,但太子建却欲与晋合作灭郑。恰巧太子想杀其随扈,被随扈识破而密告之,于是郑定公与子产便杀了太子建,太子有儿名胜。

伍子胥害怕,携胜一起逃往吴国。 到了昭关,当地守吏想捕捉之,伍子胥与胜便分开行动,时已追兵在后,江上一渔翁见情况危及,为其渡江,伍子胥过江欲送值百金之剑为谢礼,但渔翁拒说:「楚国法令中,捕捉您可赏栗五万石,爵拜执珪,又岂值百金剑!」 伍子胥还没到吴国就生病,故一路乞讨。

当时吴王僚当政,公子光为将。伍子胥便借公子光的关系求见吴王。 过很久,楚国边邑钟离和吴国边邑卑梁氏因采桑而互攻之,楚平王大怒,两国捉兵相对。吴国派公子光伐楚,攻下楚两地而回。

伍子胥想说服吴王继续进攻,但公子光却对吴王谏:「伍子胥乃为报父兄之仇,攻楚不会成功的。」从此伍子胥知公子光想自立为王,于是推荐专诸,自己与太子建儿胜退居田野。 五年后,楚平王殁。

与秦女所生的太子轸继位为楚昭王。吴王僚想趁楚丧君时进攻,派遣两将烛庸、盖余出兵,但被楚断后路无法回。于是公子光趁国境空虚,令专储沙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卢。 阖卢完成心愿成王后,就招伍子胥官拜行人,并与他策划国事。

这时楚昭王杀大臣郄宛、伯州犁。伯州犁孙子伯嚭逃至吴国,吴王亦用其作大夫,而前吴王僚所派的两位大将,一因无路可归,二因吴王僚已遇害,遂降楚国受封于舒。阖卢称王后第三年,与伍子胥、伯嚭举兵伐楚,攻陷舒,并抓到两位叛将。

阖卢欲乘胜追击,将军孙武劝说百姓劳苦,故作罢。 第四年,吴又伐楚,占领六与 蚕两地;第五年伐越,胜;第六年,楚昭王反攻,但伍子胥大败其于豫章,并占有楚国居巢。第九年,吴王阖卢问伍子胥和孙武时机是否成熟?两人回:「楚将酿瓦贪财,唐国、蔡国厌恶之,必联合其对抗!」阖卢听其计,就起兵与唐蔡合作。

当吴与楚两军夹汉水列阵时,吴王弟夫概请兵进攻受拒,便用自己的五千部下与楚将子常战,子常败走郑国,故吴军连胜五战直至郢都,己卯日时,楚昭王逃,吴王遂入主郢都。 楚昭王逃入古云梦大泽,遇强盗袭击,又逃至郧,但郧公弟欲报父仇,所以郧公和昭王逃至随。

后吴军包围,对随人说:「周朝子弟在汉水流域一带,遭楚国的毁灭。」随人便打算杀昭王,但王子綦藏昭王并以己冒充之。晶随人卜卦后决定不交昭王给吴军。 起初伍子胥与申包胥是好友,但志向不合,一灭楚,一保楚。

待吴入郢都,伍子胥遍寻不着楚昭王,便掘楚平王之墓,抽尸三百鞭方休。申包胥派人对伍子胥说:「你的报仇未免太过分!我听人说,人多可胜天,但天道也能破人谋计,你从前是平王臣子,现在却污辱他,难道这不是桑尽天良的极致吗?」伍子胥回复:「替我跟申包胥说:『我已像太阳下山但路途仍遥远,所以我逆行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