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梁换柱典故
虽有托梁换柱勇,
有勇无谋如匹夫。
安邦定国靠良策,
善政爱民固根基。
慌淫无度乱纲纪,
滥杀无辜激民愤。
关于【托梁换柱】的典故据说:
在秦朝有一天,秦帝乙正在和众大臣商议国事,忽听到一声巨响,大臣们惊而望之,只见大殿主柱裂开,眼看大殿有倒坍之险,这时冲岀一位武士,不慌不忙,举起双手将大梁托住,等到工匠们将新柱换上,大臣们才松了口气,风险总算过去,帝乙转眼一看,托梁者正是王子帝辛,心大悦,从此非常看重帝辛,后得到重用,由此为帝辛接任帝位埋下伏笔。
帝辛智辨敏捷,臂为过人,勇敢善战。数年后帝乙传位与帝辛,也就是后来的商纣王,登位后因慌淫无度,纳妲己为妃,偏信如己之言,沉迷酒色,纳妲己,施暴政滥杀无辜,结果失去天下还搭上了性命。
所以说:匹夫之勇难成大事,治理国家要用智慧,勤政爱民,洁身自好,善于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