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漓江景色之奇还在于什么

漓江景色之奇还在于什么

漓江景色之奇还在于什么

还在于山:奇,秀,险;水:静,清,绿;竹筏小舟,宛若人在画中游。漓江是山环水来,水绕山。山青倒影在水中,水秀影映着蓝天白云,水上竹筏悠闲自在,波平浪静,更有漓江烟雨时,烟雾袅绕,好似人间仙境!

桂林山水甲天下,洞奇、水秀、山清、石美,千百年来陶醉无数文人墨客。区内胜景繁多,以一江(漓江)、两洞(芦笛岩、七星岩)、三山(独秀峰、伏波山、叠彩山)最为秀美。 漓江山清水秀,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桂林至阳朔段的漓江,沿途峰峦挺秀,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两岸景色迭出,如百里锦绣画廊。有象鼻山、穿山、斗鸡山、净瓶山、磨盘山、冠岩、秀山、仙人推磨、画山、黄布倒影、螺蛳山、碧莲峰、书童山等胜境。江中倒影连绵,水、山、岸相映成辉,融为一体,让人浮想联翩。

拓展资料:

漓江,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为支流桂江上游河段的通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传统意义上的漓江起点为桂江源头越城岭猫儿山,现代水文定义为兴安县溶江镇灵渠口,终点为平乐三江口。漓江上游河段为大溶江,下游河段为传统名称的桂江。

灵渠河口为桂江大溶江段和漓江段的分界点,荔浦河、恭城河口为漓江段和桂江段的分界点。漓江段全长164公里。沿江河床多为水质卵石,泥沙量小,水质清澈,两岸多为岩溶地貌。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桂林山水就在漓江上。

历史上对漓江的发源地,有三种说法:

(一)《水经注》称:“漓水亦出阳海山”,“湘漓同源,分为二分,南为漓水,北则湘川”。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称:“湘漓二水,皆出灵川之海阳,行百里,分南北而下。北曰湘……,南曰漓,……”。

(二)清·乾隆五至八年任兴安知县的黄海则说,漓水发源于县南之双女井。

(三)唐兆民在《灵渠文献粹编》的《引言》中说:“……离水(漓水),实际上就是源出今兴安县西的严冈,上游称源江、中段称石龙江、下游称清水河、水流三十多里的一条溪河,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澪水(零水)”。“可知澪(零)水即是离(漓)水”。 各说所指均系灵渠的水源,并非今天的漓江。漓江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华江乡(四百里越城岭山脉的最高峰)猫儿山东北面海拔1732米(黄海基面)的老山界南侧。四周群山环抱,竹海茫茫,漓江主源乌龟江和砂木江在山脚下高寨村区域的十里峡谷(猫儿山十里峡谷)相会。

在南流中西接龙塘江,东纳黑洞江,三江汇合后称六峒河,往南流至司门前与黄柏江、川江汇合称大溶江,至溶江镇附近与灵河汇合,始称漓江。漓江经灵川县过桂林市在平乐县平乐镇北与恭城河汇合,漓江段全长164公里。平乐镇以下称桂江。河流继续南流至梧州汇入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