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层的扩散双电层理论
扩散双电层是指当带电的胶体颗粒分散在电解质溶液中时,由于静电吸引,溶液中带异号电荷的离子向表面靠近,同时离子的热运动又使其向远离表面的方向扩散。溶液中带同号电荷的离子呈相反的运动趋势。当静电吸引与热运动平衡时,在颗粒表面形成主要由反荷离子组成的扩散层。
扩散层中反荷离子的数量随与表面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同荷离子随与表面距离的增加呈相反变化趋势,呈扩散状分布。胶体表面的带电层称为紧密层,紧密层与扩散层合称为扩散双电层。带电固体与电解质溶解接触时在其表面也可形成扩散双电层。
扩展资料
从1853年亥姆霍兹提出的平行板双电层模型,到古依和査普曼提出的由反荷离子组成的扩散层学说,这一理论得到很大的发展。斯特恩对古依和查普曼双电层模型作了进一步修正。考虑到被吸附离子的大小对双电层的影响,提出了斯特恩双电层概念和模型。
在该模型中,反荷离子与表面电荷之间由厚度为3的不带电层分开,这个不带电层称为斯特恩层。在斯特恩层中,介质的介电常数低,电位随距离增加呈直线下降。与斯特恩层连接的逐渐向本体溶液延伸的部分为扩散层。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