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德育的基本原则和特殊原则

德育的基本原则和特殊原则

德育的基本原则和特殊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1、基本涵义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导向性原则是德育过程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他们的发展很可能背离德育的目标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因此,学习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2、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讲解:侧重方向的引导。

二、疏导原则

1、基本涵义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2、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讲解:侧重疏通与正面教育。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基本涵义

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2、要求

(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的态度,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

(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教育者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

讲解:反对两种倾向,只严不爱与只爱不严

四、知行统一原则

1、基本涵义

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