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心理学为什么是科学

心理学为什么是科学

心理学为什么是科学

与其他学科不同,它研究的是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有些还正好是大家都熟悉,而且经常关心的问题。比如:什么样的人容易讨人喜欢?什么样的事情我们记忆深刻?什么样的事情让人高兴(或痛苦)?为什么男人比女人更爱聊政治时事?人为什么要自杀?意念能不能被植入梦中?等等……

正因为大家关心这些问题,人们就会有自己的分析,自己的证据,得出自己相信的结论,很多时候,这些自觉的结论与心理学家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比如说,我们心理学家就发现,青梅竹马的婚姻很难成立,婴儿并不是有奶便认娘,性格并不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等等……

每当矛盾、怀疑、迷惑甚至气愤产生的时候,我们到底是该相信自己的直觉、经验和常识呢,还是该相信心理学的研究、证据和知识呢?

与其他学科不同,它研究的是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有些还正好是大家都熟悉,而且经常关心的问题。比如:什么样的人容易讨人喜欢?什么样的事情我们记忆深刻?什么样的事情让人高兴(或痛苦)?为什么男人比女人更爱聊政治时事?人为什么要自杀?意念能不能被植入梦中?等等……

正因为大家关心这些问题,人们就会有自己的分析,自己的证据,得出自己相信的结论,很多时候,这些自觉的结论与心理学家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比如说,我们心理学家就发现,青梅竹马的婚姻很难成立,婴儿并不是有奶便认娘,性格并不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等等……

每当矛盾、怀疑、迷惑甚至气愤产生的时候,我们到底是该相信自己的直觉、经验和常识呢,还是该相信心理学的研究、证据和知识呢?

很多人选择相信自己,他们不仅相信自己,还为这种相信找了理由:心理学就是精神分析,少有真正的对错,人人都是心理学家。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这有一个常见的误解,很多人认为心理学就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就是心理咨询:

弗洛伊德这位伟大的心理学家确实让后世的心理学研究者“既爱又恨”。弗洛伊德的功绩在于,他以其非凡的工作投入和严谨的思辨构筑了一套宏大、晦涩而让人着迷的理论体系,开启了一片探索人类心灵世界的全新领域,对社会文化、艺术创作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并真正让世人开始了解和重视心理学……

然而,弗洛伊德的盛名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最主要的是两点:

一是他的光芒掩盖了其他领域心理学研究者的工作和成就,二是弗洛伊德所构建的这些精巧的理论很难用实证的方法加以验证,这也为后来众多伪心理学和虚假治疗手段的滋生和发展留下了一道后门。

弗洛伊德这位伟大的心理学家确实让后世的心理学研究者“既爱又恨”。弗洛伊德的功绩在于,他以其非凡的工作投入和严谨的思辨构筑了一套宏大、晦涩而让人着迷的理论体系,开启了一片探索人类心灵世界的全新领域,对社会文化、艺术创作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并真正让世人开始了解和重视心理学……

然而,弗洛伊德的盛名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最主要的是两点:

一是他的光芒掩盖了其他领域心理学研究者的工作和成就,二是弗洛伊德所构建的这些精巧的理论很难用实证的方法加以验证,这也为后来众多伪心理学和虚假治疗手段的滋生和发展留下了一道后门。

很多人不知道心理学已经在实证主义上走了很远: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必然要遵循科学的标准,即研究的必须是实证可解的问题;方法上要遵循系统的实证主义;研究结论是公开知识,即能够被重复验证(可再现性),并能经过同行评议。

这三条标准也是区分科学心理学和其他伪心理学的分水岭。心理学的研究因此也与操作定义、实验组和控制组、变量控制、数据统计等词汇联系起来,而不是个人化的体验及感悟、头脑风暴或纯粹的逻辑推导。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必然要遵循科学的标准,即研究的必须是实证可解的问题;方法上要遵循系统的实证主义;研究结论是公开知识,即能够被重复验证(可再现性),并能经过同行评议。

这三条标准也是区分科学心理学和其他伪心理学的分水岭。心理学的研究因此也与操作定义、实验组和控制组、变量控制、数据统计等词汇联系起来,而不是个人化的体验及感悟、头脑风暴或纯粹的逻辑推导。

想要更好地了解这一切,你不妨读读下面三本书:

基思·斯坦诺维奇的《这才是心理学》,它的副标题是“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这本书并没有具体的心理学知识,它更多的是讲科学是什么,为什么说心理学是科学,为什么流行的那些伪心理学不是科学。

林肇贤的《心理学了没?》,这本书简单梳理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弗洛伊德、马斯洛、塞利格曼等人纷纷登场,变态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分支也相继出现,读了这本书,你就能大体知道心理学的历史沿革。

如果读了以上两本,你还是不大相信心理学是一门实证科学,那我只好请出第三本书——哈克的《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这本书满满的都是干货,40项研究就是40次实验,每一次都有背景介绍、假说提出、实验设计、相关批评,看完就能知道心理学的科学性在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