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为什么儒家文化传承千年不衰

为什么儒家文化传承千年不衰

为什么儒家文化传承千年不衰

儒家文化的传承不衰,皆是因为皇帝的支持。

在封建社会里,无论什么,只要皇帝喜欢就能发展下去,无论什么,只要皇帝不喜欢瞬间就会灰飞烟灭。

楚灵王喜欢士大夫腰肢纤细,于是士大夫们个个都节衣缩食,有的饿的连走路都走不了,照样乐此不疲,于是出现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唐太宗李世民热衷长生不老,在李世民一朝各种炼金术得到迅速发展,李世民没有长生,反而因为吃了番药一命呜呼。李世民死后,炼金术偃旗息鼓。

康熙皇帝喜欢西方科学,他的一位臣下邓函玉是伽利略曾经的同事,康熙一朝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蒸汽船,还造出了天文望远镜,但随着康熙死去,所有的科学都烟消云散。

由此可以看出,在封建王朝,皇帝的支持很重要。皇帝提倡什么,什么就可以发展,所以儒学能够千年不衰,肯定和皇帝的支持密不可分。但皇帝们为什么都支持儒学呢?科举考试都以四书五经为教材呢?

最直接的答案:对皇帝最有利。

皇帝最在乎的是什么?发展?科学?皇位!!!

任何东西只要有一丝一毫可能动摇皇帝的皇位,一定会被斩草除根,株连九族。所以,历朝历代推行儒学,最可以肯定的是儒学对皇帝维护皇位最有好处。

我们都知道在秦始皇大一统之前,是诸子百家时期,思想空前繁荣,各种学说充斥于社会上。秦始皇重用法家一统天下,奈何二世便亡,自汉武帝开始独尊儒术,西汉虽说起起伏伏,倒也苟延残喘了很多年。隋唐时代开科举,四书五经作为教材便被确定了下来。但是诸子百家其他的学说呢?我们以墨家和法家为例!

墨子出身贫贱,创立墨家学说,为百姓服务。墨家学说追求“人人平等”、“天子选贤者为之”,皇帝们自然不喜欢,所以就销声匿迹了。韩非创立法家,法家学说讲的是皇帝怎么管理臣下,所以法家一直被皇帝所用,但是科举从来不考,为何?驾驭臣下只要皇帝知道就好了!

咱们说看一个人怎么样,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所以咱们从宏观历史来看,都发生了什么。

皇帝都推崇儒学,所以儒学对皇帝维护皇位最有利。

科举考试儒学,说明儒学对管理读书人很有用。皇帝用人,一要用,二要防,儒学就是那个禁锢读书人思想最好的武器,让他们只会做忠臣和愚臣。

儒学真有用吗?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一个朝代能够善终,不论大唐还是大清,大一统王朝的盛世加起来不过百十年,随后就会急转直下,陷入无休止的动荡之中,历朝历代概莫能外,所以儒学没用。

所以,独尊儒术,百害而无一利。我们应该庆幸现在的新时代,允许儒学以外的思想发展,考试也不用四书五经,那些强调传统文化的人,多半都是儒家余孽,发展不出什么新的理论,一味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开历史倒车。

外敌入侵的时候,儒学在哪里?军阀混战的时候,儒学在哪里?天下太平了,儒学出来了,打着恢复传统文化的旗号。大家想明白这个问题,也就知道儒学是干什么的了!

题外话:看看儒学培养出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唐朝人李绅,是一代酷吏,对百姓痛下杀手,毫不手软。

进士及第的蔡京,是个厉害的书法家,被称为“六贼之首”,是他兴起生辰纲,荼毒各地百姓。

程朱理学的朱熹,身为言官,热衷党争,不为孱弱的宋朝出谋划策,甘愿为他人的马前卒,争权夺利。

例子太多,不胜枚举,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儒家教育出来的人多数都是媚上欺下,忘恩负义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