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短诗4句
陶渊明最短的古诗是:《四时》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孤松。
春水溢满了田野和水泽,夏天的云变幻莫测,如奇峰骤起,千姿万态。
秋月朗照,月光下一切景物都蒙上了一层迷离的色彩,冬日高岭上一棵青松在严寒中展现出生机勃勃。首诗的题目就叫做四时,历史上这样的题材有很多,大多不超出陶渊明这首的范围,也算是开风气之先。
陶渊明是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他以一个大诗人大才子的身份俯身事农桑,对于农事的观察肯定与普通农民的视角有所差别,而在长期的山水田园生活中,越来越亲近大自然,对于时序的感知也当然非常的敏锐。
这首四时的内容,是基于陶渊明自己的视角,并不能做后世的典范,不过这种自然、法天贵真的思想,却对后世影响深春天是春水,可能是山中积雪融化,注满了大小的湖泊;
夏天是云彩与奇峰,这也是诗人在山中隐居,对于季节最直观的感觉,夏天的天色云色,与其他季节卓然不同,仿佛更加的鲜明而摇曳,有人人为的拉高了世界的对比度。
秋天还是秋月最为迷人,时值秋天,云彩变少,明月更能夜夜朗照,对于日落而息的古人,月光该是天上的馈赠。
冬天的代表是寒松,寒松一直以来代表着一种高尚的气节,或许也有着陶渊明不与俗世同流合污的寄托。
而当漫山红叶落尽的时候,唯有青松挺且直,白雪茫茫的山上,一株绿色格外的耀眼。正如当文坛满是衰世乱世的叹息之时,陶渊明的思考则卓然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