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什么是高血压定义

什么是高血压定义

什么是高血压定义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5%,相当于每4个成年人里就有1人患高血压。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慢性病,它的危害面很广,会导致心、脑、肾、眼底和血管等器官受损,为日后的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埋下隐患,严重威胁生命,有“隐形杀手”之称。

高血压病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病,是由多基因遗传与环境多种危险因素交互作用而成的一种全身性疾病。高血压是如何形成的?人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位需要一定的压力,这个压力就是血压,血压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保证了全身的供血。动脉硬化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的阻力也增加,血液粘稠度增加,与之相应就需要更高的血压才能保证全身各脏器的血供,高血压也就出现了。

正常成年人的血压值定义为心脏收缩时(收缩压)120毫米汞柱1和心脏舒张时(舒张压)80毫米汞柱。当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时,就视为血压升高或高血压。

高血压指的是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高而导致身体重要器官受损的综合征,而高血压的本质就是动脉系统的病变。在高血压早期,全身细、小动脉首先受到损伤,发生痉挛,反映在血压上即为血压持续波动状态。在早期如果不加以重视,不及时干预,那么细、小动脉反复痉挛,血管内的压力持续升高,久而久之血液中的组织和成分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最终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形成动脉硬化,使得血管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使血压持续升高,就成了真正的高血压。

高血压诊断出来后就很可怕吗?其实大可不必,高血压其实是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病,当然也不能掉以轻心。高血压防治目标是血压达标,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总危险。对于未达标者应随访观察血压变化情况、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等,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之上,临床医师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率,血脂、血糖等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靶器官损害及临床疾患等。高血压的达标方法:生活方式的干预并长期坚持(非药物治疗)、维持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

目标血压的标准是多少?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老年(>65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如果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90mmHg以下。一般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目标可以再适当降低,血压控制目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