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古代一个刀币能买多少东西

古代一个刀币能买多少东西

古代一个刀币能买多少东西

一刀平五千。

“一刀平五千”刀币,分为环柄和刀身两部分,环柄为一方孔圆钱,环文上曰“一”,下曰“刀”,字为阴刻,字陷处填以黄金,并且加以打磨,使字面与钱面平齐。刀身上铸有阳文“平五千”三字,其中“平”是“值”的意思,即表示一枚刀币价值等于五千。值得注意的是,这枚刀币的造型独具韵味,丝毫未拘泥于春秋战国时代刀币形制,彼时尖首刀形制。古拙稳重,并透露出秀美气息。币面铭文“一刀平五千”五字书写流畅,气势生动,毫不呆滞,承袭了战国时期币面铭文“一笔过”的特征,新莽钱币,钱文纤细,工艺讲究,钱币版别较多,但钱文大体以悬针篆为主,文体有精有粗,粗者文字平夷,制作较逊,精者轮廓斜削,笔划细挺。 汉代以通行半两和五铢钱为主,又通行过三株,但时间短暂并且存世稀少。王莽时期更铸新币,如六泉,十布等。形制基本仍以秦以来的方孔圆钱钱形为主,并且附以一定量的布形币和刀形币。

刀币,又称刀钱,是一种中国古代的铜币名。可能是由古代戎狄生产工具的刀演变而成。

刀币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齐国,由刀首、刀身、刀柄和刀环四个部分组成,齐刀币含铜量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制程精美,是刀币的代表作。战国时期刀币已流通于齐、燕、赵等国。种类很多,有齐刀、即墨刀、安阳刀、针首刀、尖首刀、圆首刀、燕召刀和明刀等。上面铸有金文(大篆)文字,有“齐法化”、“齐之法化”、 “安阳之法化”、“节墨之法化”、“簟邦法化”、“齐建(造)邦长法化”等字,因文字数不同又有“三字刀”、“四字刀”和“六字刀”之称。六字刀可能是当时的纪念币,一说姜太公封齐地时,铸此币以示造邦或建邦,另说齐桓公称霸后,铸此币以纪念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币制,废贝、刀、布等币。以黄金为上币,限于帝王赏赐;以铜钱为下币,用于民间交易。往后铜钱在中国使用了两千多年。

居摄二年,王莽托古改制,所铸造的钱币中有金错刀,身形如刀,环扣圆钱,圆钱以黄金镶嵌“一刀”两字,刀身铸有“平五千”三个字。结果民心大乱,加剧了新朝的灭亡。

1918年,山东荣成市石岛镇车脚河村北出土大批古刀币。1930年,山东省平陵故城西南出土一枚刀币残头,上有“莒邦”二字,称为谭邦刀。1971年韩家胡同居民院挖防空洞时出土“匽字刀币”,约是战国晚期燕国及其附近流通的一种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