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极限思想
通过伽利略的惊人假设来理解什么是极限思维,极限思维的具体过程是如何进行的。情境是这样的:
1、 )如果你手中拿着一块石头,然后将手松开,石头就会下落。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过去的物理学家说:\"重的东西有回到老家 ― ‵地球′的倾向。\"
2、 )假如我推一个物体,比如一辆车,或者使一个球在水平面上向前滚动,球功了,并且会继续滚动一会儿,然后才静止不动。推得重,球就多走些;推得轻,球就早些停住。
3、 )这就是古老的外加力最简单的含义即亚里士多德的思路― \"如果推动的力不再作用的话,运动的物体早晚总要停止不动。\"伽利略并不满足,他反问自己:\"我们是否了解这些运动究竟是怎样进行的呢?\"他怀着强烈的欲望,想探个究竟,他在想:\"我们知道重的物体下落,但它是怎样下落的呢?在下落中,物体获得速度,速度随着下落的距离的加大而不断加大。当物体下落时,速度到底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4、 )他想测出物体下落的距离与速度增加的关系,但由于下落的速度太快,不容易准确测定它的刻度值,这使他苦恼,能不能用别的方法呢?这时他忽然想到:\"难道不能用更方便的方法研究这个问题吗?圆球在斜面上向下滚动,我应该研究它。难道自由落体不就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吗?― 无非其下落角度不是小于90 度,便是正好等于90 度而已!\"
5、 )他研究了不同情况下的加速度,发现倾角越小,加速度也越小:角的大小次序和加速度减慢的次序是对应的。当他发现倾斜角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减慢与联系的原理,加速度便成为最重要的事实了。
6、 )这时,他忽然又反问自己:\"这不是图像的一半吗?如果向上抛东西,如果向上坡方向推动圆球,那么发生的情况不是和己有的图像对称吗?难道不是和镜中的映像相同,是已有图像的重复,同时又与它相互补充,而成为完整的图像吗?\"当向上抛掷一个物体的时候,并没有正的加速度,而是负的加速度。在它上升运动的过程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就缓慢了下来。但是,和下落物体正的加速度相对称,随着倾斜角从直上方向的90度逐渐减小,负的加速度也逐渐减少,从而和卜面一半的图合成为一个密闭吻合的图形。当平面是水平的,倾斜角是零度,而物体仍在运动的时候,情形如何呢?在每种情况下,我们都是从一定的速度开始的。根据这个结构,必然发生什么情况呢?水平面以下是正的加速度,水平面以上是负的加速度... ... 有没有渐渐接近,既不是负的加速度也不是正的加速度呢?那不就是... ... 常速运动吗?!一个物体在一定的方向上水平运动,假如没有外力来改变它的运动状态,它将以匀速继续运动... ... 直到永恒。
7、 )但常识所看到的水平运动却并非如此,人们看到的还是― \"外力加上去,球就运动,外力去掉,球就渐趋停止\"。是否能再一次用极限假设的方法设计出一套实验让人信服呢?伽利略果真又设计出了一个实验,他知道用同样的外力推动小球,小球在不同光滑度的平面L 滚动的距离是不同的。那么,可否用极限思维假设平面越来越光滑,空气等其他阻力越来越小,以至最后理想化地把一切摩擦力全部消除,结果会怎样呢?是否会永远滚动下去呢?
8、 )经过思考,伽利略又设计出了一个极限推导的实验,假设摩擦力小到可以忽略时,当球滚下一个斜坡之后,由于惯性的作用,小球又可以滚上另一个斜面,直到和出发点一样高的地方。如果将上升方向的斜面逐渐延长,小球仍然能滚到同样的高度,说明小球的运动与斜面的倾斜度无关。那么,按极限假设法的逻辑,当把斜面最后延伸为一条永无止境的平面时,小球也将永恒地滚动下去。亚里士多德的被千百年来人们的常识所认定的\"真理\"终于在伽利略极限假设思维面前彻底崩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