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宋太宗有几个儿子

宋太宗有几个儿子

宋太宗有几个儿子

太宗有 9个儿子

长子赵元佐 楚王

次子赵元僖 昭成太子三子赵恒 宋真宗四子赵元份 商恭靖王五子赵元杰 越文惠王六子赵元偓 镇恭懿王七子赵元偁 楚恭惠王八子赵元俨 周恭肃王九子赵元亿 崇王

赵元佐(965年—1027年),字惟吉,初名赵德崇,宋太宗赵光义长子,宋真宗赵恒同母兄,母为元德皇后李氏。

赵元佐禀性聪明机警,历封卫王、楚王,后被废为庶人,宋真宗时复封其爵位。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去世,其子宋仁宗即位,封赵元佐为江陵牧,增加赵元佐的食邑。天圣五年(1027年),赵元佐去世,享年六十二岁,其子赵允升继嗣,追赠河中牧、凤翔牧,追封齐王,谥号恭宪,陪葬永熙陵。明道二年(1033年),改封潞王。后又改封魏王。

赵元僖(966年―992年),初名赵德明、赵元祐,宋太宗赵光义次子。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封广平郡王。次年,进封陈王。雍熙年间,任开封尹兼侍中,进封许王,加中书令。病卒,追赠皇太子,谥号恭孝,性沉默寡言,为开封尹五年,政事无失。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赵德昌,后改赵元休、赵元侃。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

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997年),赵恒即位。赵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为相,勤于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辽朝入侵,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劝赵恒亲征,双方会战距都城东京三百里外之澶州,局势有利于北宋。但赵恒惧于辽的声势,并虑及双方交战已久、互有胜负,同意以每年给辽一定金银为“岁币”为条件,于澶渊定盟和解,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史称“咸平之治”。

赵恒在位后期,任王钦若、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荧惑朝野。赵恒也沉溺于封禅之事,广建宫观,劳民伤财,致使社会矛盾加深,使得北宋的“内忧外患”问题日趋严重。

乾兴元年(1022年),赵恒驾崩,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谥号为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葬永定陵。后累加谥至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赵恒好文学,善书法。著名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即出自他的《励学篇》,其目的在于鼓励读书人读书科举,参政治国,使得宋朝能够广招贤士治理好天下。有《御制集》三百卷,今仅存《玉京集》六卷。《全宋诗》录其诗二十二首。

赵元份(969年-1005年):宋朝皇族,宋太宗第四子,商恭靖王,初名赵德严。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出阁读书,改名赵元俊,拜同平章事,封冀王。

赵元杰(972—1003),字明哲,初名赵德和,北宋藏书家、宋太宗赵光义第五子。

赵元偓(977—1018),字希道,镇恭懿王,是宋太宗的第六子,字希道,为人厚道、寡言,晓音律。端拱元年出阁,授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封徐国公。

楚恭惠王赵元偁(981-1014)宋太宗第七子。初授检校太保、右卫上将军、泾国公。真宗即位,加同平章事、安定郡王,进检校太傅。后从祀阴,加兼中书令,为镇南、宁国军节度使,旋拜太保。病座赠太尉、尚书令,追封曹王,谥恭惠,后改封蔡王。撰有集三卷,笔札一卷,真宗为之作序,藏于秘阁。

赵元俨(985~1044)宋太宗第八子,太宗时期封周王。据《宋史》记载:八大王“元俨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天下崇惮之,名闻外夷。八大王在朝内外、国内外、宗室内外、民间百姓中,老幼妇孺皆知其大名。所以,都称他“八大王”。

崇王赵元亿,太宗赵炅九子。早亡,追赐名,封代国公。治平中,封安定郡王。徽宗即位,加封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