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京剧孟母三迁唱词

京剧孟母三迁唱词

京剧孟母三迁唱词

京剧《孟母三迁》剧本唱词

【第一场】

(仉氏上。)

仉氏 (引子)玉洁冰清,抚孤儿,昼夜辛勤。

 (念) 岁寒松柏抱坚贞,茅舍竹篱伴此身。留待孤葵承雨露,不使冰操负初心。

 (白) 老身仉氏。先夫孟公宜,不幸中年亡故。留下一子名唤孟轲,年方十岁。只为家业萧条,纺织度日。居住在临街小巷,与那些屠户为邻。怎奈我那孟轲孩儿,不知务正,也学那屠牛宰马,教我放心不下。今日趁我纺织余暇,不免唤他出来教训一番。正是:

 (念) 欲培佳子弟,须种好心田。

 (唱) 恨苍天太无情月圆难久,

 怅离群悲寂处蹙损眉头。

 勤纺织改变了纤纤素手,

 为孤儿荒学业日夜担忧。

 访邻居常使我劳心费口,

 看起来这长街不可停留。

 (白) 待我将姣儿唤出,教训一番。

 孟轲哪里?

孟轲 (内白)来了!

(孟轲上。)

孟轲 (唱) 过屠门只见些剔骨剜肉,

 倒使我豪侠气陡上心头。

 莫道我年幼小狠心辣手,

 要宰那普天下无道的诸侯。

 (白) 母亲在上,孩儿拜揖!

仉氏 (白) 罢了。

孟轲 (白) 将孩儿唤将出来,有何训教?

仉氏 (白) 你每日在街巷与那些邻舍儿童,玩耍些什么?

孟轲 (白) 孩儿在外,不喜与那些儿童玩耍;最喜的是那些杀猪宰羊的营生。

仉氏 (白) 哎呀儿呀,你这小小的年纪,不学长进,怎么学起那杀猪宰羊的营生来了?

孟轲 (白) 母亲,岂不闻古人有云:“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孩儿学那宰割猪羊,就如同杀那乱臣贼子。想那些乱臣贼子,被孩儿杀尽,岂不痛哉!岂不快哉!

仉氏 (白) 哎呀儿呀,你不要满口乱道。听为娘教导于你。

 (唱) 叫孟轲我的儿听娘指授,

 待为娘对吾儿细说从头:

 儿的父遭不幸中年夭寿,

 抛下了母子们苦度春秋;

 为娘我勤纺织把光阴来度,

 皆因是儿年小、家业空、盼只盼、数年之后、教子成名、好对我那孟氏坟丘。

 我的儿呀!

孟轲 (唱) 母亲教训儿谨受,

 走近膝前说从头:

 儿虽然年幼小心思浅陋,

 怎学那市井之徒无赖之尤!

仉氏 (唱) 有一辈圣贤空前绝后,

 待为娘学说古圣根由:

 仲尼少年陈俎豆,

 到后来率门徒宣道德列国周游;

 设教杏坛制礼定乐,

 讲易删诗述作春秋。

 儿若是效法那先师指授,

 立志勤学定把名留。

 (白) 儿啊,你看那亘古以来,哪一个圣贤不从那少年经过。但是父母的教训,只许你读书养气,岂容学那市井之徒!况为娘盼子成人,教儿的心切;惟恐儿任气纵性,攻乎异端,不得正道,失没根基。为娘所教儿的言语,须要紧记心头。

孟轲 (白) 孩儿谨记在心。以往过错,望母亲恕过!

仉氏 (白) 为娘倒有个主意,你我母子何不迁移在城外乡村,离开这市井的繁华,以便儿明心养性,你看如何?

孟轲 (白) 孩儿遵命。

仉氏 (白) 好个孝顺的儿呀!

 (唱) 为孤儿移性情循循善诱,

 远屠沽近庄农为善的关头。

 但愿你持正气与圣贤厮守,

 教为娘宽怀抱散虑消愁。

(仉氏、孟轲同下。)

【第二场】

常守文(内白)啊哈!

(常守文上。)

常守文(数板)命苦身贫,命苦身贫,世人拿我不当人。只因我,衣不遮体,常常赤半身。饭不能饱,每日只能吃半顿。为度残生给人照应坟。可怜我,饥寒困苦常与鬼为邻,常与鬼为邻!

 (白) 我常守文。就是这邹国人氏。祖居在这个村儿,给公卿大人们照管坟墓。因此人都叫我常守坟。只因我国和鲁国搭界,可恨那鲁国倚强欺弱,时常侵犯我国,因此我国不断的向百姓们征兵征赋,闹得全国“老者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了。就拿我们村儿说吧,人口萧条,住户减少。我要不是给公卿大夫们照管坟墓,早就被征去当兵啦。这且不言,我们村儿里,新由城里搬来个孟老太太,带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孤儿寡母,很是清苦。最奇怪的是那个小孩子,每天愁眉泪眼,咳声叹气,自言自语,疯疯癫癫。那么点儿的小孩子,真仿佛个五十多岁的人那么多愁多虑的样子。还不如我这穷小子没心没肺,得过且过,随遇而安哪!

 (唱) 近日里村落中炊烟减少,

 人口稀住户少景况萧条。

 我虽然贫苦身褴褛衣帽,

 觉天宽与地阔并不心焦。

 看在这坟茔中不觉狂笑,

(常守文笑。)

常守文(唱) 富与贵贫与贱一个土包。

孟轲 (内白)走哇!

常守文(白) 远远望见那个小孩来啦,待我听他说些什么!

(孟轲上。)

孟轲 (唱) 叹光阴如过客百年非久,

 朝复夕夕还朝日月轮流。

 青山绿水还依旧,

 一抔土也不知几历春秋。

 凄风苦雨残碑朽,

 野花闲花满月愁。

 问天不语空搔首,

 触目伤心不自由。

 悲从中来泪湿衣袖,泪湿衣袖、我那亡父啊!

 抛下了母子们寡侣失俦。

常守文(白) 我说这小孩,你有什么症候吧?

孟轲 (白) 原来是坟少爷!

常守文(白) 好说您哪。我问问你,你天天这么愁眉苦脸的,为了什么呀?

孟轲 (白) 老丈,你看蓬蒿遍野,古墓成堆。想人生在世,不过百年,无非如此。岂不令人伤心惨目,教我岂得不愁?

常守文(白) 我问问你,您今年高寿啦?

孟轲 (白) 年方十岁。

常守文(白) 您才十岁,就打这个算盘,多早晚您才愁的完哪!

孟轲 (白) 休得取笑。看前面青山隐隐,绿水迢迢,何不同去一观?

常守文(白) 我还有事,不能奉陪。公子请便吧!

孟轲 (白) 如此说,少陪了。正是:

 (念) 贤愚千载知谁是,早晚蓬蒿共一丘。

 (白) 请。

(孟轲下。)

常守文(白) 哎呀,只顾跟他瞎聊,我的晚饭还没准备出来哪。我得准备晚饭去!

(常守文下。)

【第三场】

(仉氏、孟轲同上。)

仉氏 (唱) 荒郊外渺茫茫山明水秀,

 村落里人烟少风景清幽。

 为孤儿避繁华迁移未久,

 怎奈他双眉锁整日忧愁。

 (白) 儿呀,你我母子迁移在这村庄以内,看那些风清月白,水秀山明,正好畅意开怀,涵养那中和之气。怎么你,不是学那些埋葬的仪节,就是学那吊祭的悲哀?我看你小小的年纪,是这样抑郁不舒,岂不堕落了英雄志气!难道说,这村庄居住,就不能悦性怡情了么?

孟轲 (白) 母亲所说言语,孩儿领会。岂不知这村居野处,悦性怡情;怎奈一见荒丘垒垒,古墓成堆,不由得痛彻心肺,想起去世的爹爹来了!

仉氏 (白) 儿待怎讲?

孟轲 (白) 想起去世的爹爹来了!

(仉氏、孟轲同哭。)

仉氏 (唱) 听我儿言悲惨壮心灰透,

 (三叫头) 亡父,孟轲,儿呀!

 (唱) 不由我肝肠断痛泪交流。

 娘本意避繁华为儿迁就,

 又谁知反惹起儿思父的念头。

 倘若是儿有个天长地久,

 教为娘怎对那孟氏坟丘!

 (白) 儿呀,如此说来,在这村中居住,倒是为娘的不是了?

孟轲 (白) 孩儿怎敢说母亲的不是!

仉氏 (白) 也罢!你我母子仍旧迁回城内,寻一清幽所在,儿好上进读书,栽培志气,你道如何?

孟轲 (白) 孩儿遵命!

仉氏 (白) 如此甚好。来,来,来,随为娘把行囊家具收拾起来。

 (唱) 母子们因择地东奔西走,

 避村居返城邑往复周流。

 盼我儿归正道把心机用透,

 择一处好邻居教子回头。

 (白) 儿啊,随为娘来呀!

(仉氏、孟轲同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