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山最高峰
海拔200米左右。
临平北边有两座山,横卧在身边的一道叫临平山,山不高,海拔才二百来米,远眺长长一条,却也林木森森,一年四季葱绿苍翠。古时候,山巅有一石塔,人称普同塔,在平野孤丘上亭亭而立。临山有一湖,方圆十里,平湖碧水,波光粼粼,风檣往来不息,湖岸边有荷田片片,此为临平湖,山因湖而名。故有元代诗人吴景奎“舟过临平后,青山一点无,大江吞两浙,平野入三吴”的诗句。
苏轼《南乡子·送述》:“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苏轼《次韵杭人裴惟甫诗》“余杭门外叶飞秋,尚记居人挽去舟。一别临平山上塔,五年云梦泽南州”。临平塔时为送别的标志。
临平山塔,临平山顶上那支被苏轼感叹:“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的宝塔虽然已经湮没,但2005年开始兴建的“东来第一阁”将以更加挺拔靓丽的雄姿屹立在临平山巅,迎来送往沪杭线上的人们。
唐朝时,临平山上人迹罕至,人烟寂寞。在山坞里,有修道炼丹、骑着小黄牛出门满山采草药的隐士,也有骑着毛驴慢悠悠上山访友的高人,构成一道十分奇特、罕见的山野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