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姓在古代的地位
张姓的人口数量庞大,无非有几个因素:第一,张姓出现较早,中途没有被拆分为别的姓氏;其次,西汉的留侯张良、赵王张耳,让张姓的人口繁衍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再次,张姓先祖创立的天师道、太平道、武当太极门等社会组织,吸引了很多信徒改为张姓。
张姓出现较早,中途没有被拆分为别的姓氏
据《元和姓纂》记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孤星,始制弓矢,主祀张星,因姓张氏。”这也是主流的说法,张姓起源于黄帝赐姓的张挥。
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所载:“张氏,世代仕晋,晋分为三,又世代仕韩,后渐成望族。” 这一种说法是,张姓起源于春秋晋国的解张。
《张氏族谱》相信了前一种说法,即黄帝第五子青阳的儿子挥,因仿“弧月”之型造出弓箭,被封为“弓正”,黄帝将其赐封为张(古地名),故以封地为姓氏,称为张挥。
按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所述:“帝禹为夏后而别氏。”由于黄帝赐张姓是出现在夏朝之前。因此,严格来讲“张”为姓而非“氏”。只是后来的姓、氏不分家,所以有的地方称“张姓”,有的地方称“张氏”。
张挥是张姓的一世祖,封地在清河的武城,据考证位于今河北省邢台地区清河县,春秋战国时期始称清河郡。因此,河北清河就是张姓的发源地,民间有“天下张姓出清河”的说法。
从五帝、夏、商朝时期,从一世祖张挥开始,到四十三世祖张正,张姓后人由水正(五行之首的水利负责人)做到了大夫(仅次于三公)之职,后又被封为南伯侯。第四十四世祖张奎任商朝的元帅,掌握全国的兵权。
到了周朝,张姓的第五十三世祖张仲,成为了周宣王的卿士,居住在西蜀的剑州梓橦县七曲山。
到周灵王时期,第六十三世祖张老已经官至了吏部天官,成为周朝的百官之首,周灵王曾公开说:“有外事问张老!”这时的张姓已经权高位重了。
春秋战国时期,张姓的第六十六祖张骰在晋国做大夫,第六十九世祖张鲂去了秦国做大夫。《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就是从这个时期才开始计算张姓的起源,但这个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考古发现在一个青铜器上刻有商周时期的钟鼎文:“张仲孝友”。 “张仲孝友”出自先秦《诗经》中的 《六月》:“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出现的时间比晋国成立要早。
因此,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所说的张姓始祖源自三晋之解张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因为早在商周时期张姓就已经出现了。
按张姓族谱记载,三家分晋之后,其第七十三世祖张开地去了韩国,做了吏部天官,后来成为了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王三朝之相邦。
张开地有个孙子叫张良,是张姓的第七十五世祖。正因为秦国灭亡了韩国,在最大程度上伤害了张姓的利益,所以张良“弟死不葬”,散尽家财只为刺杀秦始皇。张良敢以家族之力与秦朝为敌,足可以说明张姓家族的势力非常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