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首寺传说
龙首寺位于福建省霞浦县城北龙首主峰山麓的翠微涧之东,古称「石涧堂」,因涧西有庵,故俗称其为「东庵」或「龙首庵」。
《石涧堂碑记》载「明正德十二年十月十二日住持僧乘普率徒宗顺、宗文、宗定、宗修、宗兴等重建。」据明万历二十一年版《福宁州志》载「石涧龙首庵在龙首山下,即『石涧堂』。正德十六年建有溪山一览轩、迎熏亭、芙蓉亭,宋县令杨志有诗句」。宋先贤朱晦翁题芙蓉台曰「白云深处」,今字迹犹存,故疑该寺创建于宋前。清郡守李拔与游客题「海国桃源」四个大字,刻于石壁。乐清赵鹤山补福宁同知,暇日登龙首山,见山麓有巨石,平圹可容二、三十人,披荆视之,刻「芙蓉台」三字;又建亭其上,额曰「芙蓉别院」。字为隶书,古穆可观。本寺历经兴废,至清乾隆年间重修,光绪年间绅董黄树荣再修,民国时列为本县十二中寺之一。
一九四九年后,寺院一度被县鞭炮厂借用。一九七九年落实宗教政策,寺产归还佛教协会,重新住僧、恢复佛事活动。一九八○年住持青光法师重修大雄宝殿、重塑佛像,西侧增建念佛堂。是年始为霞浦县佛教协会会址,青光法师为县佛教协会第二至四届会长。一九八四年增建圆通宝殿,同年列为开放寺院,一九九○年,寺右侧又建「六和塔」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