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共有多少个全国节日
全国节日如元旦、植树节、劳动节、国庆节等包括国际节日多达五十多个节日。
我国的传统节日一共有除夕、春节、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十八个节日。
以及有一些少数民族的节日如泼水节、火把节等等,有时候也吸引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前往庆祝。
春节简介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意义一年之始。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意义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头牙农历二月初二
意义每年的第一个祭拜日,是祭拜土地公公的日子。
寒食节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意义为纪念介子推。
清明节公历4月4或5或6日
意义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祭祖的日子。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意义纪念屈原。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
意义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又名“中国情人节”。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意义俗称鬼节,祭祀先人、放水灯等。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
意义象征家庭团圆幸福。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日
意义登高、饮菊花酒、吃重阳糕、赏菊
冬至每年12月21、22日或23日
意义冬季的开始,祭天祭祖。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意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尾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
意义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
祭灶农历腊月二十三
意义灶王爷上天的日子
除夕大年初一前夜
意义一年之末,贴春联、贴窗花、贴福字、贴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