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杜甫的《咏竹》的原诗和背景、意思是什么

杜甫的《咏竹》的原诗和背景、意思是什么

杜甫的《咏竹》的原诗和背景、意思是什么

严郑公宅同咏竹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隐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释

严郑公,即严武,广德元年严武被封为郑国公。

含箨(tuò),包有笋壳。

书帙(zhì),包书的布套,书皮,后多用来指书。

罇(zūn)盛酒器。

涓(juān)细小的

隐一作“阴”

翦(jiǎn),同剪。

翻译

嫩绿的竹子还有一半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刚伸出墙外。

翠绿的颜色映照在书卷上感到光线暗了下来,竹影移过洒樽显得(更加)清凉。

细雨冲洗后嫩竹显得很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幽幽的竹香。

只要让人们不去砍伐,应当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高。

赏析

这是杜甫赴好友严武家宴饮时同题之作。杜甫 以欣喜的心情,细腻地描绘对竹的喜好,歌颂春天的新竹,出土不久“半含箨”,新梢刚刚过墙,是嫩竹。和风细雨中,新竹摇曳生姿,怎能不让杜甫情不自禁生出怜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