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节制文言文意思

节制文言文意思

节制文言文意思

节制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几种意思

1、 节度法制。亦指严整有规律。如《荀子·议兵》“秦之锐士,不可以当桓文之节制;桓文之节制,不可以敌汤武之仁义。”;《文选·干宝》“屡拒诸葛亮节制之兵,而东支吴人辅车之势。” 吕延济 注“节制,言亮军士有节度制法也。”

 2. 指礼仪制度。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议贵节制,经典之体也。”

3、 控制;克制。《北史·长孙道生传》“君临臣丧,自有节制,今乘舆屡降,恐乖典礼。” 宋 沈括 《解》“人之情无节则流,故长幼贵贱莫不为之节制。” 

4、 指挥,管辖。《尉缭子·兵令下》“将能立威,卒能节制,号令明信,攻守皆得。”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卢仆射从史》“卢公,元和初以左仆射节制 泽潞。”

5、 指节度使。唐 元稹 《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近世勋将尤贵富者言李郭,然而汾阳、西平犹不得父子并世为节制。”;《旧唐书·李德裕传》“﹝邺郡道士﹞谓予曰‘公当为西南节制,孟冬望舒前,符节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