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备课的前提与原则

备课的前提与原则

备课的前提与原则

一、 备课的基本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对象,备课中要坚持对全体学生负责,既要考虑多数学生接受能力,又要兼顾尖子生和学困生,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得。

2、培养能力的原则

备课中在吃透教材,掌握学生情况的前提下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优选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目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

3、教书育人原则

备课自始至终应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教学之中。

二、 集体备课的基本步骤

1、备大纲(包括考试说明),备教材。

2、备学生

3、备教学方法

4、备教学手段

三、 集体备课每个基本步骤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步备大纲备教材

1、教学大纲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性文件,要认真学习大纲,真正把握住教学大纲,坚决制止“教学离纲”、“考试超纲”的现象。

2、通过备教学大纲,要明确本学科教学目的,教材编选原则,编排体系和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以确定教学指导思想。

3、备教材。在学习教材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处理教材。处理教材的基本要求

(1) 确定教学进度

(2) 确定教学目的

(3) 确定双基内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4) 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明确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和关键的方法与手段。

(5) 精心设计课堂结构(课前复习、导入新课、内容讲授、课堂巩固、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环节)

(6) 设计适用的板书

第二步骤备学生

要备好课,必须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及他们考虑问题的思维倾向和特点而采取适合学生实际的最佳教学方案,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步骤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育对象特点,教学时间、场合等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既要掌握“教必有法”的原则性。又要领会“教无定法”的灵活性。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将各种教学方法优化配合起来,灵活运用,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与教学风格。

第四步骤备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教学手段可分为常规手段(图表、板书、标本、模型等)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幻灯机、微机、电视机、录音机、投影等)

教师在备课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当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的良好效果。

四、 书写教案的要求

1、分课时写好教案,教务处、教研组要定期检查教案内容包括

(1) 明确教学目的要求,由此确定课型

(2) 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确定最佳教学方法

(3) 预测学生心理,剖析学生学习过程,制定引导学生提高听课效率和培养能力的措施。

(4) 确定教学步骤、时间安排、训练题、作业、板书设计等

(5) 注意发掘教材中科学性、思想性因素

(6) 教案要精心设计,详略得当,书写工整,具有时效。

2、无教案不准上课

五、 布置作业的要求

布置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