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连绵词的特点

连绵词的特点

连绵词的特点

不能拆开来解释

例如,“望洋”不能拆开来解释为望着海洋。明确地讲,联绵词词意与字形无关,字形只是作为单纯音符而存在,文字本身的意义在它充当联绵词的书写符号时被舍弃了。关于这一点,王力先生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联绵词中的两个字仅仅代表单纯复音词的两个音节,古代注释家有时把这种联绵词拆成两个词,当做词组加以解释,那是绝大的错误。”

有一词多形的特点

一个联绵词往往有多种书写形式。比如“徘徊”可写作“俳佪”。如“蹒跚”可写作“盘跚”、“跚”都是“跛行貌”,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参见《辞通卷六·十四寒》又如“彷徨”可写作“徬徨”、“仿偟”、“彷皇”。都表示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这个意思。《辞通》曰“犹豫徊也”,再如“踌躇”也可写作“踯躅”、“踌伫”等。

有一词多义的特点

这一点很重要,最不易引起人的注意,往往被疏忽,造成望文生义,曲解文义的错误,尤其是差别细微,容易被忽略的联绵词。比如“缥缈”,《辞通》曰“远视之貌”。这就要求在理解上要因文定义,仔细辨析。如长恨歌中“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一句缥缈要解为“虚幻渺茫,不可捉摸,”正是“玄远貌”,再如徐迟《黄山记》“这样,大自然把紫红的峰,雪浪云的海,虚无缥缈的雾......”却是轻举而不实在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