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利簋的发现有何重要史学价值

利簋的发现有何重要史学价值

利簋的发现有何重要史学价值

利簋铭文很简略,共4行32字,专家辨识为“珷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右史利金,用作施公宝尊彝。”铭文简单,文字古奥,晦涩难懂,但其中包含了很有价值的信息。

1976年3月利簋一出土,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纷纷对其铭文进行考究。1977年中国考古权威杂志《文物》发表了我国著名文字学家唐兰的“西周时代最早的一件铜器利簋铭文解释”,于省吾的“利簋铭文考释”等文章,初步对铭文进行了辨识考究。自此以后,不断有学者对其研究,发表新的研究成果。

这段铭文经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考释,翻译成现代文的大致意思就是武王伐商,在甲子这一天凌晨,岁(木)星当头,大吉。(战斗进行到)傍晚,很快攻下了商都。辛未日(甲子日后第八日),武王驻扎阑这个地方,赏赐右史(官名)利(人名)铜,利用这些铜铸造了这个簋来纪念施公(利的父亲或者祖父)。

簋的主人是利,所以被称为利簋,铭文记载了周武王伐纣的史实,也有人称其为“武王征商簋”。利簋记载的史实证实了《尚书·牧誓》、《周书·世俘》等文献的记载。铭文“唯甲子朝”与《周书·世俘》的“甲子朝”及《尚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相互印证,因而,利簋铭文记录具有很强的可信性。

可是,又是怎样得到武王伐纣这场战争发生的时间呢?还是根就利簋上的铭文提供的信息。这就要提到“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年国家启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在“夏商周断代工程”实施过程中,历史学、考古学家、天文学和物理学家们通过分析研究史料、出土文物、对相关遗物进行碳14测定。碳14测年专家用西周初年遗存中出土的炭样作了测年,给出武王伐纣之役发生在公元前1050--前1020年的年代范围;天文学家依据铭文中所记“甲子”日“岁”(木)星在中天的天象,参照《国语·周语下》记载的天象记录,计算出武王伐商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