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状元肉的来历

状元肉的来历

状元肉的来历

南安“荷包胙”是流行于原南安府(今南康、大余、崇义、上犹一带)的一道名菜。每逢红白喜事,主家答谢亲朋好友的宴席上都少不了“荷包胙”。

“荷包胙”享有盛名,与南安府“戴状元”有关。相传,乾隆时大余人士戴衢亨高中状元后,大摆宴席谢请四方乡邻。因为讲究“状元”席的排场,厨师们就用本地的荷叶把经过料理后的猪肉包成“状元帽”的形状,经蒸熟后,就成了一道色泽浅黄、香味纯正、肥而不油、甜而不腻的菜肴。其形状有地域性的区别,在南康可以做成元宝型、状元帽型,方形,在赣州市章贡区只能做成长方形,相传因为南康(南安府)出过状元,而赣州府(章贡区)没有出过状元,故而在南康可以制作成状元帽方形和元宝型。除上述地域外还有赣县于都等地方也会制作此菜,但不用荷叶包,而是用碗倒扣来蒸。

更可取的是,“状元席”散席后,戴状元考虑到那些在家无法参加宴会的人(主要是妇老残幼),就请赴宴的人用荷叶把宴席上未吃完的“荷包胙”、“头牲”(指鸡鸭肉块)、“炸鱼”等“折”回家去让家人品尝。此举因而形成了风俗习惯流传下来,至今南康等地仍有“折‘荷包胙’”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