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不同阶段的新儒学的继承与创新之处

不同阶段的新儒学的继承与创新之处

不同阶段的新儒学的继承与创新之处

一、孔子开创的先秦原始儒学

孔子《论语》精神与儒学的起点

中国儒学发端于先秦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创立,子思、孟子等先后发展了孔子的基本思想,渐成的一个学派。先秦原始儒学以仁、礼为基本内容、以伦理为本位、以人道为中心、体现了儒家先贤的人本主义精神,是当时的一门“显学”。原始儒学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由孔子到荀子,历时二百五十年。

特点从礼乐文化向法制文化的转移

以伦理为本位,以人道为心中的理论定位

人本主义高扬

二、汉代新儒学

其儒学是一种受官方支持而为一尊的御用之学,它以董仲舒为代表,以经学为表现形式,并与谶纬相结合,兼综阴阳、名、法、黄老诸思想,形成有别于先秦时期的新迷信的人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纬儒学体系。

特点儒学政治化。

儒学经学化

儒学神学化

广泛的包容性

三、宋明新儒学

汉代新儒学在本质上是三教合流的产物,是发展过程中寻求完善的必然结果。汉代儒学形成是以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化特征的经学化儒学,并走在迷信谶纬的道路。鼎盛时期,形成闽学、陆学、吕学、永康、永嘉等重要学派。到南宋末,闽学的代表人物朱熹思想的逐步上升到统治地位。由陆九渊、王守仁集大成的心学派也在南宋后期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宋明新儒学两大派别,影响了中国宋明新儒学的思想。程朱理学也成为官方哲学。

其特征表现为引入佛、道的哲思

穷理灭欲、重建礼制的道德理想

高扬“内圣”的经世学风

四、现代新儒学

现代新儒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至今仍有一定的生命力。接续儒家“道统”,复兴儒学,服膺宋明心性理学为主要特征。以儒学主体为本位,吸纳融合西学,现实弘扬儒学之目的。现代新儒家们所关心的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如何融会西方文化,如何继承和发扬儒学的优秀传统,以保持民族的自主精神等问题。代表人物有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钱穆、冯友兰、贺麟等。他们强调在西方文化下解释儒学、发展儒学,建立起新的儒学体系。

特点援西学入儒,融贯中西

新儒学者没有把传统儒学与西方现代化看成对立物

文化保守主义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