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望在历史上的记录
黄公望(1269年9月12日—1354年11月10日),元代画家。自称浙东平阳人。陶宗仪《辍耕录》称其“本姓陆”,出继温州平阳黄氏为义子,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
黄公望曾为中台察院掾吏,一度入狱;后入全真教,往来杭州、松江等地卖卜;晚年住杭州筲箕泉,元顺帝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月二十五日逝世,享年八十六岁。
黄公望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散曲。尤擅画山水,曾得赵孟頫指授,宗法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水墨、浅绛俱作,以草籀奇字法入画,气势雄秀,笔简神完,自成一家,得“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名列“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之首。传世画作有《富春山居图》《水阁清幽图》《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富春大岭图》等。著有画论《写山水诀》。
影响
黄公望始开“寄画以乐“的门径,确立了元代的审美理想,以其特殊的个人经历、精神状态以及艺术修养引领“文人画”的时代潮流,是“文人画”的领袖人物。
在明代,黄公望与吴镇、王蒙、倪瓒被列为“元四家”。四家中除了吴镇,其他三家交往甚多,互相影响。元代画家马琬、赵厚、陈汝言等都受过黄公望的影响。明清两代,黄公望的画名与影响与日俱增。可以说,元代之后,中国山水画史上几乎没有一个画家的影响能超越黄公望。明清两代山水画坛,许多画家都临摹过黄公望的作品,明四家中沈周、文徵明、唐寅及董其昌、陈继儒皆在此之内,清“仿古派”受其影响很大,新安画派等画家,以至近现代山水画家如萧俊贤、李可染、吴湖帆、贺天健等画家也受到他的的影响。
后世画家学习黄公望主要是学其画之意境,学其用笔用墨。李可染就曾自命画室为“十师斋”,即主要学习十位古今画家之长,其中就有黄公望。黄宾虹也重传统,在六十岁之前,精力主在临摹,这为他的笔墨技巧打下了深厚的基础。黄公望以淡墨干笔为主,黄宾虹在用墨上则更丰富,他重视笔墨,也发展了笔墨,提出“五笔七墨”,但他们“一笔”在纸上运转形成的多样变化,笔墨所呈现的空间层次,画面的润泽感,借画以抒发性情却是相通的。从黄宾虹的作画过程中可以了解到他在勾勒的阶段主要以中锋为主,偶尔用侧锋,他认为中锋圆稳,使画的山、石沉着不轻浮,这和董源、黄公望用笔是相似的。在上墨阶段他也主要以淡墨分出层次。在黄宾虹的画中“点”是很突出的,圆点、扁点、尖点等等交错使用,用它们来表现树木的葱茏,画面的浑厚,这些也与董源、黄公望有相似之处,只是黄宾虹的点在与墨的联系上较之前人更丰富,更突出,更大胆。
黄公望的绘画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仅《富春山居图》,当时社会上摹本就有十余种之多。他的山水作品,被明清两代的山水画家奉为经典。他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