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古称“阳羡”。山之南,水之北为阳。“羡”与“衍”古义相通,有田地肥沃即“衍沃”之意。
荆溪是宜兴境内的大河,荆溪南面是天目山余脉铜官山这些山岭,而水的北面是平原沃野,所以把这块地方总称为“阳羡”。 这就是宜兴古称“阳羡”的来历。宜兴在汉代还被封为阳羡侯国。东汉时,阳羡长袁己为方便百姓造了长桥,晋周处除三害斩蛟龙后称“蛟桥”。
东汉末,孙权15岁当阳羡长,后来孙权做了吴国的皇帝。那时,阳羡县曾属于吴郡、吴兴郡。
水利万物而不争,
而万物莫能与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