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职述廉报告中能引用的古文言文、名言有哪些
述职述廉古文名句1、自律不严,何以服众?——元·张养浩《风宪忠告》2、自非禄赐,一毫不受于人。——《南史·王昙首传》3、诛恶及本,本诛则恶消;振裘持领,领正则毛理。——《后汉书》卷七九上《儒林列传》4、众人重利,廉士重名。——《庄子·刻意》5、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简素为美。——宋·司马光《训简示康》6、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7、致理必在惩贪,惩贪莫先旌廉。——清·王命岳《惩贪议》8、至清廉平。路遗不受,请谒不听,据法听讼,无有所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9、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宋·林逋《省心录》10、知足则乐,务贪必忧。——宋·林逋《省心录》11、知足而不贪,知节而不淫。——宋·林逋《省心录》12、知而不言,是不忠之臣;不知而言,乃不智之臣。——《南齐书·崔慧景附崔偃》13、政以得贤为本,治以去秽为务。——《资治通鉴》卷四十九14、正以处心,廉心律己,忠以事君,恭以事长,信以接物,宽以待下,敬了处事,此居官之七要也。——明·薛瑄《薛文清公从政录》15、在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清·金兰生《格言联璧·从政》16、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汉·马融《忠经·守宰章》17、愿竭力以守义兮,虽贫穷而不改。——《后汉书·张衡列传》18、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汉·桓宽《盐铁论·疾贪》19、与民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民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三国志·魏书·曹昂等传》注引20、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进,为恶者日少。——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陈纪》21、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22、因民之所善以劝善,因民之所憎以禁奸。——《文子·上义》23、义动君子,利动贪人。——《后汉书·班固列传》24、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晋·傅玄《傅子·义信》25、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不值一文。谁言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清·张伯行《禁馈送檄》26、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明·薛宣《读书录》卷七27、言不苟出,行为苟为;择善而后从事。——汉·刘向《淮南子·主术训》28、徇国家之急,赴公家之难。——《汉书·司马迁传》29、心如规矩,志如尺衡,平静如正直如绳。——汉·严遵《道德指归论》30、小善虽无大益,而不可忘也;细恶虽无近祸,而不可不去。——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君道》31、小利,大利之蛀;贪小利,则大利必亡。——北齐·刘昼《刘子·贪爱》32、陷其自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3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三国志·蜀书·先生传第二》34、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汉·刘向《说苑·敬慎》35、位高者事不可以烦,民众者教不可以苛。夫事碎难治也,法烦难行也。——汉·刘巡《淮南子·泰族》36、惟廉者能约己而爱人。——《明史·循吏传》37、惟廉而后能平,平则公矣。不廉必有所私,私则法废,民无所措手足矣。——明·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七二三《考课》38、惟敬可以胜怠,惟勤可以补拙,惟俭可以养廉。——清·汪汲《座右铭类编·政治》39、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清·钱泳《履园丛话·安安先生》40、为人臣者,以富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汉·贾谊《新书·大政上》41、为清官死,死有余荣。——明·朱祖文《北行日谱》42、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4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吴研人《痛史》第十会4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45、贪者自贪,廉者自廉,关键在于人,与钱本身无涉。——梁实秋《钱》46、贪污者,必以廉洁者为不是;超超者,必以恬退者为不是。——《朱子语类辑略》47、贪廉者,治理之大关。奢俭者,贪廉之根柢。欲教以廉,先使之俭。——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载阵廷敬疏48、贪利者害己,纵欲者戕生。——清·金缨《格言联璧·悖凶》49、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会食鱼。——汉·刘向《新序·节士》50、慎则祸之不及,贪则灾之所起。——唐·姚崇《辞金戒》51、慎而思之,勤而行之。——唐·白居易《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