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保持一致性的戏剧结构理论

保持一致性的戏剧结构理论

保持一致性的戏剧结构理论

保持一致性的戏剧结构理论是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一致性理论

人有一种驱力促使自己对客体产生一致的认知和行为,当认知失谐时,人们会出现不适感,进而试图去减少它,减少失谐的一个机制有选择的寻求支持信息或避免不一致的信息。

探讨和预测人在接受了对有关事物的新的信息后会调整原有态度的社会心理学理论。由C.E.奥斯古德和P.H.坦南包姆于1955年提出。

人们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有一定的评价,具有某种态度倾向。对不同事物的评价可以是相互独立的。例如,某人非常喜爱电视上的一个专题节目,也对某种日用商品抱有好感,这两件事本身是相互独立的。如果他碰巧从电视专题节目中看到一些情况是关于那种日用商品的,那么本来相互独立的事件便有了一定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