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望尘莫及意思是什么

望尘莫及意思是什么

望尘莫及意思是什么

望尘莫及是一个成语,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赵咨传》。

望尘莫及意思是什么详细介绍

望尘莫及是一个成语,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赵咨传》。

望尘莫及(莫:不能;及:赶上)形容望着远去的人马行走时扬起的阵阵尘土,却不能追上他们,比喻远远地落在了别人的后面,相差甚远,无法追上。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望尘莫及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赵咨传》:“(咨)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皓,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皓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望尘莫及”这个成语即由文中“望尘不及”引申而来。

望尘莫及成语故事

赵咨,字文楚。东汉东郡燕人。汉灵帝时,曾几度出任敦煌太守,后因病辞官回家,在家里和子孙一起以种田为生。后又复出做官,任东海相。

去东海赴任的路上,要经过荥阳。当时的敦煌县令曹皓,得知赵咨要经过荥阳,特地在路口等候,想与赵咨好好地叙叙旧情。因为他俩相识,而且曹皓曾经受到赵咨的推荐,去参加选拔官吏的考试,所以曹皓自然是十分高兴,想请他在荥阳稍事停留,彼此好好聊聊。想不到,赵咨到达荥阳后,见了曹皓,连车也没下就走了。曹皓想送他到十里外的长亭,但只看见车马行路扬起的滚滚尘土,他们早已走远了。曹皓对一旁的主簿(文书事务官员)说:“赵咨很有名望,今天路过这里而不作停留,我这当县令的必然被天下人耻笑。”说完丢下他当官的印绶,追至东海去了。

望尘莫及成语寓意

赵咨路过荥阳时并未停留。曹皓很是无奈,只有带着部下,一路跟着送行。但赵咨却命人加快马鞭,一阵风似的消失在大路的尽头。曹皓站在十里外的长亭那里呆呆地望着前方,只能见到车马扬起的尘土,根本追不上他们。但是后来曹皓并没有放弃,一直追到东海,与赵咨相见后,才辞别回家。这则成语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即使落在别人后面,也不能放弃自己的理想,要不甘示弱,努力往前冲。

望尘莫及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望尘莫及”形容望着远去的人马行走时扬起的阵阵尘土,却不能追上他们,比喻远远地落在了别人的后面,相差甚远,无法追上。在句中一般作谓语,结构是联动式,中性词。

运用示例

唐·李延寿《南史·何点传》:“豫章王嶷命驾造点,点从后门遁去,司徒竟陵王子良闻之,曰:‘豫章王尚望尘不及,吾当望岫息心。’”

茅盾《子夜》:“她那股热情,不但吴芝生望尘莫及,就是柏青也像赶不上。”

邹韬奋《萍踪忆语·梅隆怎样成了富豪?》:“所获得的现款红利,为全世界的银行所望尘莫及。”

田居俭《略谈秦朝历史上的改革》:“(秦国)国力蒸蒸日上,一举而成为战国‘七雄之首’,使得山东六国望尘莫及。”

望尘莫及成语辨析

望尘莫及—不可企及

“望尘莫及”与“不可企及”两者都有落在后面无法赶上的意思,但有区别。一是意义不同。“望尘莫及”偏重在不可能达到或赶上,语义较重。二是用法不同。“望尘莫及”用作谓语时,主语只能是落后者;“不可企及”用作谓语时,主语多数是落后者,但也可以是领先者。三是语体色彩不同。“望尘莫及”在口语、书面语里都常用,“不可企及”多用在书面语里。

望尘莫及—可望不可即

“望尘莫及”和“可望不可即”都有能看得见但接近不了的意思。但“望尘莫及”重在比喻远远落后;“可望不可即”用来比喻一时还实现不了或得不到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