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轻重意思是什么
问鼎轻重(wèn dǐng qīng zhòng),是汉语中的一则成语,出自《左传·宣公三年》。
问鼎轻重意思是什么详细介绍
问鼎轻重(wèn dǐng qīng zhòng),是汉语中的一则成语,出自《左传·宣公三年》。
这则成语意思是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指妄图夺取天下,用于比喻有夺取国家政权的野心。其结构为动宾式,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等。
问鼎轻重成语出处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后世据此典故提炼出成语“问鼎轻重”。
问鼎轻重成语典故
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为得天下者所据有。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借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首都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
实力雄厚、图霸天下的楚庄王见了王孙满,询问九鼎大小轻重。王孙满听出了弦外之音,答道:“九鼎的大小轻重在乎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自身。”
楚庄王见王孙满拒绝了他,就夸耀楚国的军事力量加以威胁,说道:“你不要自恃有九鼎,光我们楚国士兵在战场上折断的敌人的戈尖矛头,就足以铸成九鼎。”
面对雄视北方、倨傲少礼的楚庄王,善辩的王孙满进行了巧妙的反驳。他先绕开楚庄王的话锋,大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他说:“大禹统治天下,天下九州,每州都送来出产的青铜,铸成了九鼎,象征整个天下。夏桀无道,鼎就迁到商朝;过了六百年,商纣暴虐,鼎又迁到了周朝。可见,只要有德义,鼎虽小也很重,重得很难搬得走;如果没有德义,鼎虽大也很轻,轻得很容易失去它。从周成王把鼎安放在郏鄏那算起,已经传了三十代、七百年。”最后又说:“周室虽然衰微了,但是天命还没有完,还不到被人取代的时候,所以宝鼎的轻重,你还是不要打听了吧。”
听了王孙满义正词严的一席话,楚庄王打消了非分之想。他也自知还没有取代周室的实力,于是偃旗息鼓,告辞而去。
问鼎轻重成语寓意
“问鼎轻重”,表明中原之外的政治和军事势力觊觎中原的疆土财物。其实,中国从夏商周开始,王朝的更迭便成为常态,各个朝代“你方唱罢我登场”,逐鹿问鼎的金戈铁马、猎猎旌旗让人目不暇接,而无论最终那方成功夺取天下,其最重要的因素无一不是有德,与有鼎无鼎并无太大关系。
问鼎轻重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问鼎轻重”,原指楚王问鼎,有取而代周之意;后用于比喻有夺取国家政权的野心。这则成语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等。
运用示例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梁纪十二》:“王若马首南向,问鼎轻重,朕虽不武,为社稷宗庙之计,欲止不能,决在于王,非朕能定,为山止篑,相为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