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木岑楼是什么意思
寸木岑楼(拼音:cùn mù cén lóu)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孟子·告子下》。
寸木岑楼是什么意思?详细介绍
寸木岑楼(拼音:cùn mù cén lóu)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孟子·告子下》。
寸木岑楼(岑楼:尖而高的楼)指一寸长的木材同尖顶的高楼相比。比喻差距悬殊,也指类比不当。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寸木岑楼成语出处
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高于岑楼”。”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寸木岑楼”。
寸木岑楼成语典故
有一位任国的人向孟子的学生屋庐子问礼与食哪个重要的问题,屋庐子随口答道“礼重要”。任人又问道:“娶妻与礼哪个重要?”屋庐子答道:“还是礼重要。”
随后,这位任人便一本正经地说道:“要是按着那些礼节去找吃的,恐怕就要挨饿、甚至饿死;如果不按着那些礼节去找吃的,可能就会有吃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难道还要按着礼节去行事吗?再有,假如按照亲迎礼,就得不到妻子;要是不行亲迎礼,就能得到妻子,还一定要行亲迎礼吗?”
这一问,屋庐子没有答出来。第二天,便去邹国,转告了老师孟子。孟子听后,说道:“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困难的?如果不揣度基地的高低是否一致,那么一寸长的小木头也可能比顶端的高楼还要高。说金子比羽毛重,但是,岂能说三钱多重的金子也比一车的羽毛还要重?拿吃的重要与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吃的重要?拿娶妻的重要与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娶妻重要?你去这样回答他:‘扭折了自己哥哥的胳膊而夺取了他的食品,自己便有了吃的;而不扭折,便得不着吃的,那么他会去扭折吗?越过东邻的墙去搂抱人家的女子,便得到了妻子;而不去搂抱,便得不着妻子,那么他会去搂抱吗?’”
寸木岑楼成语寓意
宋代朱熹集注:“若不取其下之平,而升寸木于岑楼之上,则寸木反高,岑楼反卑矣。”如果不揣度地势的高低是否一致,而比较共顶端,那么一寸厚的木块,如果放在高处,也可以使它比尖角的高楼还要高。通常所说,黄金重于羽毛,但是如果不考虑量的多少,一车羽毛自然也重于三钱黄金。成语告诉人们,两者相比较时倘若基准不统一,那么得出的结论也会是错误的。对于任何事物,都要抓住根本,如果抛弃根本去比较高低轻重,就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寸木岑楼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寸木岑楼”指一寸长的木材同尖顶的高楼相比。比喻差距悬殊,也指类比不当。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运用示例
明·胡应麟《诗薮·唐下》:“况以甲所独工,形乙所不经意,何异寸木岑楼、钩金舆羽哉!”
明·郭宗昌《金石史·吴天发碑》:“吴天发碑,人皆慑于怪诞,始不能无疑,久则信,不揣源本,寸木岑楼,蹄涔沧溟矣,余直以为牛腹书耳。”
蒙田《论对孩子的教育》:“他们自鸣得意,但效果却适得其反,由于抄来的和他们自己的不啻寸木岑楼,而且差异悬殊,因此反而使得他们自己的东西显得苍白无力,一下子相形见拙,导致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