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粥介绍
梅花粥是以梅花、粳米为主料制作的药膳,这道菜能舒肝理气,激发食欲。
梅花粥基本特点
梅花性平,能舒肝理气,激发食欲。食欲减退者食用效果颇佳,健康者食用则精力倍增。 取白梅花5克,粳米80克,先将粳米煮成粥,再加入白梅花,煮沸两三分钟即可,每餐吃一碗,可连续吃3-5天。
梅花粥食品用料
粳米 20g
绿萼梅 一小把
梅花 5-7朵。
梅花粥食品做法
1、将梅花分瓣洗净,控干水分,粳米拣去杂质,淘洗干净,沥水待用。
2、粳米浸泡2-3小时。
3、将锅放在火上,加入适量的清水烧开,下入粳米,以旺火烧开,打去浮沫,转小火煮成稀粥,再加入梅花瓣和白糖,略煮,即可离火食用。
4、煮粥,用燃气和电压力锅均可。
5、喝前让粥沸一次,加入梅花,煮5-10min。
取白梅花5克,粳米80克,先将粳米煮成粥,再加入白梅花,煮沸两三分钟即可,每餐吃一碗,可连续吃三五天。梅花性平,能舒肝理气,激发食欲。食欲减退者食用效果颇佳,健康者食用则精力倍增。
梅花粥注意
新鲜梅花不易得,用晒干的绿萼梅,香气清新,味道微酸。
梅花粥疗方
- 花蕾含挥发油,主要为苯甲醛、异丁香油酚、苯甲酸。
微酸,涩,无毒。能够舒肝,和胃,化痰。
红梅花清肝解郁,治头目痛;绿萼梅乎肝和胃,止脘痛,头晕,进饮食。
治梅核气,肝胃气痛,食欲不振,头晕,瘰疬。
宜放入密封罐与密封袋中,保存于通风阴凉、干躁处,以防虫蛀、受潮。
花冠红色者,称为红梅花,形态与白梅花相似,但较白梅花稍大,花冠淡红色,重瓣,萼红褐色。主产四川、湖北等地。但药用以白梅花为主,红梅花则较少使用。
白梅花有减轻白细胞下降和活血化瘀作用。但饮茶应适时适量,清晨可泡一杯不宜太浓,每天茶水总量不超过1000~1500毫升。还有可煮粥,梅花粥 : 取白梅花5-7朵,掰下花瓣,用清水洗净待用。将100克粳米洗净入锅煮至粥熟,加入白梅花、适量白糖,略沸即成。此粥能舒肝理气,健脾开胃,醒脑明目。
梅花粥适应症
适用于肝胃气滞,梅核气,胸闷不舒,嗳气食少,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
梅花粥粥义解说
梅花,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梅的花蕾,每年1 ̄2月间采集含苞待放的花蕾,摊开晒干,备用。梅花分白梅花与红梅花两种,白梅花产于江苏、浙江等地,以花匀净、完整、含苞末放、萼绿花白、气味清香者为佳,所以,中医处方时,常写\"绿萼梅\"。红梅花主产于四川、湖北等地,但药用以白梅花为主。
中医认为,梅花性平无毒,入肝经,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功,《本草纲目》言其\"味酸涩,无毒\",是中医常用的舒肝和胃药,常用于梅核气(是指咽部有梗塞感,但无任何阳性体征,属于神经官能症的一种),肝胃气痛,胸闷不舒,食欲减退等,煮粥服食,疏肝健脾,对肝胃气痛,郁闷不舒,饮食减少等,有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
梅花粥营养价值
疏肝理气,健脾开胃。适用于慢性胃炎肝胃气滞、胸闷不舒、暖气、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
梅花粥出处
梅花粥,出自《老老恒言·粥谱》。《采珍集》:“绿萼花瓣,雪水煮粥,解热毒。”按:兼治诸疮毒。梅花凌寒而绽,将春而芳,得造物生气之先。香带辣性,非纯寒。粥热加入,略沸。《埤雅》曰:“梅入北方变杏。 ”小雪,一碗梅花粥,虽不得雪水,也是冬日况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