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茶果介绍
客家茶果(在很多客家地区称为客家粄)是客家小吃的一种。主要流行于惠州、深圳、梅州、河源、凤岗、韶关、赣州、龙岩等客家地区。客家茶果品种多样,常见的有艾粄、苎麻粄、鸡血藤粄,清明节的主角是苎麻粄。
客家茶果是客家人饮食中的一种很普遍的食品,是客家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人喜欢聚在一起闲话家常,于是以糯米制作成甜咸糕点,边吃边谈,由于它配茶吃最适合,所以将其命名为“茶果”。
2019年,深圳的横岗客家茶果制作技艺和葵涌客家茶果制作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客家茶果简介
在客家人的饮食中,茶果是很普遍的食品,也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茶果。
客家茶果的种类繁多,有萝卜粄、鸡屎藤粄、艾粄、喜粄、糍粑、粄头、青圆、晾粄等。
客家茶果口味
茶果有咸甜两种口味,分别有眉豆、虾米肉松、豆沙、花生,咬下去又软又有韧性,馅料很惹味,还有其他特别口味,如凉瓜茶果、南瓜茶果、葡萄茶果、紫菜茶果,还有杏仁茶果,而且它有止咳润肺的功效。有一种类似于茶果的食品,也是用糯米粉做成、中间夹着馅并有嚼劲,如麻薯、草饼,流行于日本、香港、台湾等地方作为精致小点心和零食,种类繁多色彩缤纷,深得人心。
客家茶果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把茶果加工并包装成精致小点心、礼盒、零食散装、袋装、婚庆产品、旅游产品等多系列款式发扬光大,而茶果产品的全新出现恰好代表着不仅是深圳这个地方,而是中国的优良文化得以传承的一个理念,打造属于中华文化传承下来的产品。做茶果的材料及工序非常讲究,直接关系到味道好坏。客家茶果每一道制作工序都有严格要求,制作材料是经过精心挑选,制作工具是选用传统方法,因此具有独特的味道。做茶果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客家妇女能干与否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