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有什么寺庙
平阳县有多个著名寺庙,其中包括:平阳寺、青云禅寺、苏步青故居、龙兴观、城隍道院、天门堂、大过寺、云祥寺、太平禅寺、广慧禅寺等。这些寺庙都是历史悠久、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文物古迹。
1、青云禅寺
青云寺始建于明朝末年,原名“赵王庙”,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坐落在龙山,西接天目山山脉,东有苕溪,位于镇东南隅,依山临溪。
青云寺附近风景优美,生态自然,光绪《归安县志》记载:“有寺在山麓,西有山阿,峰峦怀抱,清涧萦回淙淙然。春时游人竞赏,以为曲水流觞之地。”。每逢清明踏青之际,山上游人如织,香火袅绕。青云寺曾于光绪十三年春天有过一次较大的修复,解放后寺院因年久失修,几尽颓废,大殿也曾作为教室用于办学。改革开放后,宗教政策得以落实,当地信众自行组织重建青云寺,并于1999年建成大雄宝殿。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九华山方丈仁德大和尚为大殿题额,并亲临道场,举行大殿落成开光大会。
2、城隍道院
是一所集浏览、观光、朝圣为一体的园林式宗教场所,沿山而建,碧瓦雕梁,飞檐翘角,气势雄伟,常年香火旺盛,香客络绎不绝。明代,平阳知县朱东光为官清廉,造福一方,曾捐俸筑现存的钱仓堡。民间传说他是皇族宗室,一日梦见玉帝宣召,封为“钱仓城隍”,不久仙逝。钱仓人民为了纪念他,在北门修建了城隍庙,1996年列为平阳县重点文保单位。
3、龙兴观
龙兴观位于浙江温州平阳县南雁荡山镇龙兴山,因山似龙形,前有五条“龙脉”,又称“五龙朝圣”,山下水库,依山盘旋,状似是“银蛇”,也称“玉带缠腰”,历来为道家“风水宝地”。龙兴山历史上曾有老君庙,当地百姓常来烧香朝拜老君、或祈晴祷雨,因该道观地处龙兴山而故称“龙兴观”。
龙兴山龙兴观以中国道教文化为基础,以弘扬老子(太上老君)文化为核心,不断传承历史并将道家(道教)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4、平阳寺
平阳寺最具特色的佛教建筑是藏经楼,楼内简样的梁柱始终洁净、无尘无埃;顶椽和屋梁不见虫蛀痕迹,直如方才擦洗一般。据说藏经楼建成三百多年以来,从未掸帚洗擦,至今仍一尘不染,实属世界奇观,
平阳禅寺曾藏有弘觉禅师血书《法华经》全部、康熙赠与禅田黄钵、千佛袈裟,时人号称“平阳三宝”。一九四一年,-浙东行署主任杜某将“平阳三宝”移至天台山国清寺收藏。
5、云祥寺
又名“百客堂”、“百僧堂”。寺分旧寺新寺两座,相距50米,共有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平阳县志[2]》记载,清康熙时重建,光绪七年(1881)再建;有7间平房,寺内保存摹像题记碑刻多块,其中有清宣统年间所镌之青石碑记一块,记述该寺之兴衰历程。
1978年建成之新寺为三间三层木石结构,两间横轩全部用石料构成。整个寺院依山取势,因地制宜,布局合理,独具匠心。寺周还有二宜亭、冰廊等,都是小憩避暑佳地。
6、广慧禅寺
俗名半山庵,又名灵云寺。在浙江省平阳县城九凰山南坡,坐西北朝东南,始建于唐咸通年间,是平阳县著名的古刹之一;千余年来,历经沧桑,几度兴废。时逢盛世,由出家于此,云游各地十年之久的振空法师重建,而使得古刹面貌一新。
平阳有什么寺庙
平阳有景福禅寺。
景福禅寺,旧名景福堂,俗称景福堂禅寺,座落于麻步镇西岙村。景福寺始建于宋绍熙元年(1190)。2008 年释若庆率信众重建寺院,先后建成山门、大雄宝殿、观音殿、左右厢房。寺院现坐南朝北,占地近十亩,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