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的火塘是什么
“火塘”,多为用天然石块或人工砖石构建的有一定形制的火坑或灶,一般位于室内,多见于部分史前考古遗址。而现代仍然有火塘的存在,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集聚处,火塘还成为本民族生活的一种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群居生活的中心。
早期文化遗址中留下来的火塘屈指可数,如在周口店、金牛山和龙牙洞等3处遗址发现火塘。在旧石器时代,火塘比较简单,多在地面挖掘浅坑,放入燃料使用,或直接在地面架设火堆,随着时代推移,用岩石或圆木构建的复杂火塘出现,距今约3万年,甚至出现了用红黏土搭建的弧底形火塘。在旧石器时代,火塘也是多功能的,可以烹制食物,处理物料,围坐取暖以及驱逐野兽等。
侗族的火塘是什么
火塘,又叫“火坑”,也有的地方称“火铺”。是在房内用土铺成的1米见方的土地。以前,火塘裏立有三块石头,以备烧火煮饭之用。后来,都改用铁三脚架。主火塘裏终年烟火缭绕,白天煮饭,晚上烤火取暖。燃料为木柴。在许多少数民族中,如:傣族,侗族等。火塘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年都要进行火塘祭祀,祈求家人安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