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这句话的下一句
庄子的齐物论中的一句话。终生役役而不见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所向,讳穷不免,求通不得!无以树业,无以养亲,不亦悲乎?人谓之,不死奚益。当时看到了就挺有感触的,感觉古人的烦恼,其实和现在一样。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终生劳役奔波,却难以成功,心中疲惫不堪地工作,却迷茫、彷徨,找不到方向。非常忌讳贫穷困顿,却摆脱不了,想要追求通达显赫,却也没办法得到。没办法成就树立自己的事业,甚至也没办法养活自己的父母妻儿。这不是很悲哀的事吗?人们都说,这种人不死,活着又有什么用呢?当然,我心态没有这么悲凉,只是看到这句话,突然想到,这不就是我们现代很多年轻人内心写照吗?我们同样迷茫彷徨,同样疲惫不堪地奋斗,只为了努力向上攀升阶级,养活自己以及自己的亲人。看到这句话,感觉古人不再是冰冷的高高在上的圣贤什么的,他们也跟我们一样,有血有肉,有痛苦有悲哀,会彷徨迷茫,会为生计发愁。当然还有齐物论中的这句话: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能止,不亦悲乎?
人们一旦秉承天地之气而生,有了形体,就暂时不会死,等待最后的消亡。与周遭环境争斗,适应,不断磨损。一生忙忙碌碌地急匆匆地行走,像奔驰的野马一样,停不下来。我们不是有一句类似的话么?大部分人二十多岁就死了,只不过等到七八十岁后才埋。在庄子这里一句:不亡以待尽。活着在等死。同样这也是很多古人类似的心境。我们常说,古人悠闲悠哉的慢生活。说现在节奏太快,人们做什么都急匆匆的,停不下脚步。可是你看庄子这句话,其行尽如驰,莫之能止。可见,古人同样有类似的心境,同样也是感慨急匆匆地过一生,始终停不下来自己的脚步。我们也常常抱怨,生活中鸡毛蒜皮、柴米油盐,太多事耗费自己的心神。这不就是庄子所说的与物相刃相靡吗?刃是逆着来,靡是顺着来的意思。我们一生,不就是和周遭事物斗争,或者适应的过程吗?所以你看,古人,哪怕是圣贤,也同样会有现代人类似的心境感悟,他们并不高高在上,同样有血有肉,同样会焦虑未来,会感到内心疲惫,会迷茫彷徨,会感觉一辈子就是急匆匆地往前走,停不下来,会感觉活着似乎就是在等死。看到这些话,感叹古人和现代人其实都是活生生的人,有着同样的烦恼,同样的一生。不免有一种互相理解的感觉。我想,我们对待古人,总会觉得他们高高在上,冰冷的说着一些道德教条,虽然尊敬慕仰,但却少一分平易近人接地气。如果庄子穿越而来,和我们很多年轻人聊天,恐怕我们很多人会抱着他哭吧,感慨原来大家都是一样的烦恼,一样的人生。………………………………………………………………………………………………………………有知友指出,终生役役而不见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所向,讳穷不免,求通不得!无以树业,无以养亲,不亦悲乎?人谓之,不死奚益。这段话,原文中没有,讳穷不免,求通不得。无以树业,无以养亲。这个片段。我查了一下,讳穷不免,求通不得。这一句话在庄子·秋水中有一句类似:孔子曰:来,吾语汝。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而庄子秋水,是运用齐物论中的观点,论证大小是非等的相对性。而无以养亲这四个字,在养生主有一句类似的\"可以养亲\"所以我以为网上含有\"讳穷不免,求通不得,无以树业,无以养亲的\"终生役役……一句,是另一个版本的完整版,毕竟有些古书流传,会散佚一部分片段。可能是我搞错了,可能这句\"完整版\"是某位熟悉庄子的,寻章摘句把庄子中不同篇章的一些片段凑到一句话中。不过大致还是能保持原意的。没经过考证就写,是有些不严谨,特此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