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君子安而不危出自哪里

君子安而不危出自哪里

君子安而不危出自哪里

出自《易传·系辞传下·第五章》:“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意思是君子在国家安定的时候要不忘危险,国家存在的时候要不忘败亡,国家大治的时候要不忘变乱。

相对完整的上下文是:“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大致意思是:陷于危险的人往往是过去贪图安逸的,灭亡的政权往往是过去自认为能够保全的,动乱的国家往往是曾经治理还算适宜的。所以君子即使处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也从来不忘记危机的存在,国家安然无恙的时候也警惕着灭亡的可能,社会安定也不会掉以轻心,这样就能够保全自身,保全国家。

君子安而不危出自哪里

应该是: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可保也。

君子:古时候指有一定文化和修养的人,有时候也是对男子的一种尊称

安:安定,安全,安稳

危:危险、危机

存:得到的时候

亡:失去

治:太平

乱:动乱

句意: 君子在国家平安时期不忘危难的随时可至, 生存的时候不忘灭亡的可能, 大治之下不忘动乱可能发生, 这样就能够安身保国。

出处: 《周易·系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