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三国分晋详细介绍

三国分晋详细介绍

三国分晋详细介绍

三国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列卿瓜分的事件。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

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迁于端氏(今晋城市沁水县)。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是春秋战国的分水岭。

三国分晋详细介绍

三国归晋的详细介绍,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在持续了六十年前后,先是蜀汉后主刘禅主动投降,放弃抵抗,蜀国瓦解归魏。几年后,东吴国皇室内部互相残杀,最后在内外交困下,被魏国战败,吴主孙皓投降,三国时代宣告结束。

又过了几年的时间,司马昭禅魏建立了西晋王朝,三国归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