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止于至善”的文章
  • 见善如不及不善而探汤哲学道理

    见善如不及不善而探汤哲学道理

    这句话的哲学道理:警示人们要趋善避恶。我们要学会多做善事争取做到最好,止于至善人生的理想境界。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意思是见到好的行为,就急急...

    11-23 242 192 教育经验
  • 大学大师之谓也全句

    大学大师之谓也全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大学》的开篇,意思是说,大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具备高尚品德、深悟人民之需、追求至善之志的人才。其中,“...

    11-21 833 677 教育经验
  • 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区别

    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区别

    1、止于至善和行己有耻的区别: 2、1、含义不同 3、“止于至善”的意思是:在达到善的极致之前停止。指处于最完美的境界。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

    11-20 302 224 教育经验
  • 行己有耻的内涵

    行己有耻的内涵

    “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意思是说君子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在达到至善之前便停止。 行己有耻出自于《论语·子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1-20 514 989 教育经验
  • 见善如不及不善而探汤哲学道理

    见善如不及不善而探汤哲学道理

    这句话的哲学道理:警示人们要趋善避恶。我们要学会多做善事争取做到最好,止于至善人生的理想境界。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意思是见到好的行为,就急急...

    11-20 749 105 教育经验
  • 静观天下出处

    静观天下出处

    出处于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

    11-19 618 570 教育经验
  • 静观天下出处

    静观天下出处

    出处于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

    11-19 996 658 教育经验
  • 大学大师之谓也全句

    大学大师之谓也全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大学》的开篇,意思是说,大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具备高尚品德、深悟人民之需、追求至善之志的人才。其中,“...

    11-18 47 616 教育经验
  • 儒学教育提出的三大目标

    儒学教育提出的三大目标

    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是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三大目标《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明德”是人与生俱来的善性,但这种善性必须经过...

    11-13 723 396 教育经验
  • 河南大学校训及解析

    河南大学校训及解析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这是河南大学的校训。它源自于儒家经典之一的《大学》。该书开篇第一句话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河大校训的...

    11-13 984 363 教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