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荀子”的文章 - 第10页
  •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词类活用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词类活用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这句话出自先秦儒学大师荀子写的《劝学》一文,该文入选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在这句话中,作词类活用的词有两个,就是“圣”和...

    11-23 777 771 教育经验
  • 不枉此生的枉什么意思

    不枉此生的枉什么意思

    (形声。从木,王声。本义:弯曲;不正) 同本义 枉,邪曲也。——《说文》 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荀子·王霸》 枉道速祸。——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枉用三...

    11-23 690 826 教育经验
  • 圣心备焉备的意思

    圣心备焉备的意思

    圣心备焉这个词中备的意思是: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其中的备意思是:具备,具有。这个词出自先秦时期的《荀子·劝学》一文,原文如下:积善成德,而神...

    11-23 824 314 教育经验
  •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是什么意思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是什么意思

    这段话的意思是:没有听到不如听到,听到不如见到,见到不如了解到,了解到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就达到了极点。 出自《荀子·儒效》:不闻不若闻之,闻...

    11-23 561 675 教育经验
  • 翕字的含义是啥

    翕字的含义是啥

    翕,汉语二级字,[7]读作翕(xī),本义是闭合,收拢,可表示合,聚,和顺的意思,另也可指鸟类躯部背面和两翼表面的总称。 翕 xī [动] ⑴ (形声。从羽,合...

    11-23 511 692 教育经验
  •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孔子、孟子和荀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仁爱”和“礼治”,强调“德治”,即以道德和行为来规范社会秩序。他注重“...

    11-23 112 413 教育经验
  • 俗人和素人的区别

    俗人和素人的区别

    俗人:指.庸俗的人;低俗的人。《荀子·儒效》:“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或.一般人,普通人;百姓,民众。《老子》:“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11-23 871 429 教育经验
  • 殡和葬的意思

    殡和葬的意思

    殡葬原是土葬的文言用词。\"殡\"一作停柩解,如《礼记》:\"夏后氏葬于东阶之上\"、\"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周人殡于两阶之上\";一作葬解,如《荀子》:\"...

    11-23 843 354 教育经验
  • 事无礼则不成什么意思

    事无礼则不成什么意思

    这句话应该是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意思就是指人没有礼义就不能生存,做事情不讲礼义,事情就办不成,国家没有礼义就不能安宁。 这...

    11-23 935 168 教育经验
  • 知也什么意思

    知也什么意思

    1、知也的意思: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现。 2、拓展:摘自《荀子·非十二子》,荀子创作的文学作品。该文的内容对先秦各学派代表人物它嚣、魏牟、陈仲、史鱼酋、墨...

    11-23 533 404 教育经验